,对贾墨的好感提升了一个小台阶,笑说:“贾卿但说无妨。”
贾墨:“截止今年八月份,户部总计欠京营将士316万俸银,臣已允诺归还荣府欠下的110万银子,昨日已归还20万两,用作今年9月的全额俸禄。一两月之内,臣会陆续还清其余90万两,扣除这90万,户部仍欠京营226万,这一部分欠银未还清之前,户部从京营商城收的税银,只可存放在京营公库里,不可挪作它用。”
“嗯。”正和帝点点头说:“这是应有之理。
一些文臣面面相觑:我们都还没发表意见呢,陛下这就下定论了?
冯敬骁听他们论及京营事项,提都不提他,似乎已全然忘了他这个人,心中不禁又羞又惭。
此时见他们谈话告一段落,立刻出列,跪地乞罪:“启奏陛下,臣受命节制四十万京营兵马,历时两年有余,却无寸功,甚至连将士们的军饷问题也没有办法妥善解决,实在难以厚颜担任京营节度使一职。臣辜负了陛下的圣恩,请陛下治罪。”
正和帝稍稍沉吟片刻,缓缓说道:“军队是护国之利器,而非做工赚钱之工人,理当由户部发放军饷。冯卿何罪之有?至于立功,这两年京营并未出战,何来军功?”
冯敬骁又说:“谢陛下宽宏仁恕。然而臣与贾璟瑜两相对比,武不及他之勇,文不及他之才,经济一道更加望尘莫及,有他担任副使,臣实在无颜担任正使一职,臣愿重返北疆战场,身先士卒,死而后己,以报君恩。”
正和帝缓缓说道:“圣人有云: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人皆有长处短处,冯卿之才,虽不如贾卿,但亦胜过寻常人数倍,冯卿不必自疑,朕还要重用冯卿的。”
他稍稍沉默片刻,对兵部尚书韩渠说:“韩爱卿,一等神武将军冯唐(冯紫英之父),久镇黑河省,劳苦功高,也该歇一歇了。传朕令旨,着他回京述职,听候调用。”
韩渠略略迟疑了一下,出列作揖行礼:“臣,遵旨。”正和帝又对冯敬骁说:“黑河乃是苦寒之地,北邻沙俄,西邻蒙古大草原,可谓强敌环伺,冯卿可有自信替朕镇守黑河省?”
冯敬骁:“蒙陛下不弃,臣定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若黑河有失,臣自刎以谢圣恩。”
正和帝笑说:“好,黑河总督之职,朕就托付给你了,愿你不忘今日之言,尽忠职守,保境安民。”
“谢陛下隆恩,臣必定谨记今日之誓,阻敌于国门之外。”冯敬骁连连磕头谢恩,回到原位。
正和帝又说:“众位卿家,京营节度使一职,非同小可,不可久缺。该职位由何人担当最为合适?众卿不妨畅所欲言。”
江子诚又跳出来说:“陛下,贾璟瑜身为一等神威将军,由他担任节度副使,那么正使人选,必须品级高于他,才可辖制于他。臣建议由忠顺亲王就任京营节度正史。”
另有一人出列说:“臣附议,忠顺亲王对吾皇忠心耿耿,其封号亦是由陛下钦赐,可见陛下对亲王信任有加。若由亲王担任京营节度正使,可保陛下千秋万统。”
随后正和系官员一个个跳出来附议。
八贤王冷冷一笑,对能说会道的心腹御史刘子云使了一个颜色。刘子云早就开始关注八贤王这边了,见状立刻出列。
他说:“启奏陛下,臣以为不妥。历朝历代,宗室亲王统兵在外镇守一方,拱卫京都皇权,尚还说得过去,但也有犯上作乱的隐患,如汉之七国之难,晋之八王之乱,明之靖难之役,明成祖甚至作乱成功,夺了侄儿的皇位。”
他顿了顿,总结了一下:“为避嫌疑,臣以为忠顺王爷最好还是不要沾染京营兵权。若非要领兵,可在东北或者东南、西南极远之地领兵,替吾皇陛下镇守一方。”
他这番言论,引经据典,言之凿凿,立刻得到太上系和清流官员的支持,他们八王系的,当然更加支持他。
有人开始出列附议:“刘御史所言极是,京畿兵马,不可交由任何一个王爷,否则焉知没有大胆之人效仿宋太祖皇袍加身的典故?又焉知不会出现第二个烛光斧影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