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门望族只因膝下无子,只能招上门女婿,可是但凡有些才华的,谁愿意当赘婿惹人耻笑?故而那些大家族只能招一个连自己都养不活的蠢笨女婿,以致于家族日渐衰落。若有兼桃制度保障他们家的香火传承,他们的女儿可选聘良婿,而不是随便挑一个蠢材。
就拿林御史来说,倘若他想招赘婿传承香火,可是贾璟瑜身为荣府之主,怎可入赘林家?若有兼桃制度,林御史就没有后顾之忧了。
不过兼桃制度虽好,但是任何一个制度,都不能毫无限制,否则好事也会变成坏事。
现在朕立下四条规矩:第一条若家中有亲兄弟或是一脉单传的堂兄弟有断绝香火的危机,则可按照兼桃制度多娶一房正妻,远房兄弟无论是不是一脉单传,都不能算在内,以免有人胡乱找理由娶妻,损害正妻的利益。
第二条:若正妻在娘家是独生女儿,男子可再娶一妻,若第二个妻子仍是独生女,可以娶第四房正妻。
第三条:事不过四,除了正妻过逝另行续弦之外,任何人不能以任何理由娶第四个正妻。
诸位臣工对此可有异议?”
“陛下圣明,臣并无异议。”一个个大臣齐呼呼的回话。
就算有些大臣家里有儿子继承香火,但是也难保将来不会出现林探花那种危机,兼桃制度对于他们来说也算是有备无患。且太上皇又立了规矩,别人无法利用兼桃制度无限制的娶妻,自家女儿嫁出去也不怕因此受委屈,谁还愿意为了这事儿反对威望崇高的太上皇?
对于兼桃制度,群臣一致同意。
老太监见状,脸上带着笑,拿着圣旨往前一送:“神威将军,还不接旨?”
贾墨连忙伸出双手接在手中,行礼谢恩:“谢陛下隆恩,愿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太上皇一笑:“平身吧,朕等着你大婚改口的那一天。”老太监连忙弯腰拾取贾墨放在地上的官帽,替贾墨戴上:“恭喜侯爷了。”
他跟随太上皇数十年,曾是太监总管,宫门钥匙和皇帝六玺都由他代为掌管,重大圣旨一般也由他代传,虽然如今的太监不像明朝那时可以干政,但是一众大臣包括各个王爷,对他都很尊敬,就像贾琏王熙凤尊敬鸳鸯一样。
贾墨连说:“多谢梁公公。”
老太监谦和的笑了笑。
太上皇一瞅礼部尚书方正祥和钦天监监正卢飞鸿:“方爱卿,关于婚礼礼仪,由礼部主办,钦天监负责挑选吉日吉时。”
方正祥和卢飞鸿上前几步行礼:“臣遵旨。”
太上皇又说:“朕还有一个要求,虽说忠毅侯与林家姑娘订婚在前,但永宁是朕的爱女,总不至于先让林家姑娘办完婚礼,也不好抢在林家姑娘前面,索性就放在同一天吧。”
方正祥:“臣领旨,请陛下放心,臣一定将喜事办的圆圆满满。”
太上皇点点头,两人各归其位。
太上皇又说:“现在继续讨论国事,关于京营节度使人选,你们再议一议。”
言罢一步步走回御阶,高坐龙椅之上。
兵部尚书韩渠出列说:“启奏陛下,臣保举忠毅侯。忠毅侯至诚至信,为了不失信于人,连生死都置之度外,如此端正的心性,可以绝对信赖,更何况他家世受国恩,对陛下忠心耿耿,将来亦是太上皇陛下的女婿,皇帝陛下的妹婿。”
此话一出,太上系的官员一个接一个的站出来发言附议,把贾墨一阵猛夸。
八贤王一系得八贤王示意,一个个也站出来夸赞贾墨。
正和系的官员眼巴巴的瞅着正和帝,正和帝正要说话,
这时庄文彦出列了。
他说:“启奏两位陛下,臣对忠毅侯的文才和人品钦佩的很,但忠毅侯毕竟年轻,从未上过战场,如此重兵托付他手,恐怕不妥。臣建议由韩部堂兼领京营节度使一职。将来若有小规模战事,陛下可令忠毅侯带部分兵马出征,若能表现出色,再提升为京营节度使不迟。”
韩渠上前一步说:“庄大学士此言差矣,大学士身为文人,不懂军伍中的道理,不宜过多干涉军机。
忠毅侯虽然年轻,但他能著书作诗,才智之高,罕有人及,就连庄大学士也说过钦佩他。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统帅的才智至关重要,关系到会否中敌人的阴谋诡计,能否准确的把握战机,这是其一。
其二,忠毅侯曾设擂台比武,能者上庸者下,一举获得全营将士拥戴,可见忠毅侯已得荣国公兵法传承,深谙兵法至理,我等将门之后,都有兵书传承,两代荣国公更是战功赫赫,这一点不用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