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抚好一老一小,用过早饭之后,贾墨并未久留于后院,而是去了前院梦坡斋书房,观看老荣国传下来的兵书和带兵心得,顺便等着礼部尚书和钦天监监正登门造访。
晴雯见他去干正事,也就不跟着他了,他来到前院书房,自有亲兵和小厮端茶倒水,供他使唤。
关于兵书,他之前听贾政提过一嘴,说把兵书留在梦坡斋供他闲暇时看一看,可他并未去看,一则前些日子太忙了,二则他当时身为副都督,若逢对外征战,以他的资历,还轮不到他指挥全军,他最多管管后勤运输。且国战并非内斗,无论是他还是威字四参将,都不会在出征时候搞分裂,拖后腿.…..再者,真要他指挥,他也不怕,有老参将们在旁边参谋,再加上他的各种道具,尤其是时光水晶,打仗想输都难。
可是他现在身为大都督,那就非看不可了,而且必须尽快掌握熟练,免得太上皇考校他,要知道太上皇可是带兵的行家,真的考校起来,他又不好说我不会输!
计谋之类的他还不怕考校,关键在于行军时选择什么样的地形扎营、派遣多少斥候兵侦察敌情、对敌时如何布阵更能发挥各个兵种的最大战力之类的带兵经验,才是最宝贵的财富,对于这些,他懂的不多,也就是刚上任时听老参将们说过一些,但老将们所说都不成系统,根本没有条理,基本就是想到什么说什么。
基本常识,对于统帅来说,才是最重要的。
若没有最基础的带兵常识,就算腹有良谋也是无用,就像马谡,满腹的策略,跟诸葛亮也能吹的头头是道,被诸葛亮视为奇才,但是当他亲自领兵时,却不会选择地形,很快就被人击败,活的像个笑话。
幸而他一目十行,又拿记忆强化药水出来辅助,无需太长时间,就将兵法和带兵心得全记在脑海里,随后往那儿一坐,参详其中的道理,时间就在这个过程中缓缓流逝..…….
“四爷,礼部尚书大人和钦天监监正大人造访,门卫亲兵已领去荣禧堂了。”
伴鹤的声音从书房门口传来,贾墨从沉思中回过神来,一边往外走一边说:“知道了,派人去请老太太来荣禧堂。”。
他来到荣禧堂,两个老大人连忙从椅子上站起来,迎上来行礼:“见过侯爷。”
贾墨连忙回礼,随后分宾主就坐。
老尚书拿出一本厚厚的册子,递交贾墨:“侯爷,这时公主下嫁的礼仪条目,烦请侯爷抽时间过目。虽说一切礼仪自有礼部官员随时指导,但一些常识,还是需要侯爷知晓,免得到时出了差池,惹得百官失笑。”
贾墨拱手道谢:“谢部堂大人提醒。”
老尚书又说:“说起来礼部已经好些年没有筹办公主的婚事了,侯爷须知,公主未出阁时比皇子更珍贵,下嫁的那一天,需由皇帝陛下或者太上皇陛下亲自主持婚礼,在京的官员,九品以上都需要在宫门外目送公主出宫,并一路随行到荣府,若荣府招待的下,这些官员统统都要进来观礼,若招待不下,官小的只好排在门外了。”
贾墨笑说:“若是如此,可否在公主府前院也摆下宴席?不至于让官职小的同僚连酒菜也吃不上一口。”
老尚书说:“成婚是大喜事,怎么不可以?只要百官不去公主府后院,就不违反礼仪……说起来开府设衙的公主,婚后也可在公主府接见外臣的,只是一般情况下,公主不干预政事,不会随意接见外臣,外臣若非有天大的急事,也不敢贸然觐见。”
贾墨点点头,卢监正笑说:“侯爷,烦请老太君出来一见,关于婚期,下官要征询一下老太君的意见。不过下官只是初步征询,做到心中有数。等到正式定期,会严格按照礼部规定的礼仪,绝不会如此草率相询。”
贾墨笑说:“卢大人有心了,我已派人去请家祖母,稍后便至。”
卢监正点点头,不再多语,他本就只是正五品的官,离正二品都还差好多台阶,更别提跟侯爵相提并论了。只不过钦天监有些特殊,所以很多同僚并不因他官位小就轻视他,但他自己其实知道,钦天监无非就是观察天象,推算节气,制定历法,偶尔也帮皇家测一测凶吉,挑一挑黄道吉日.….....
就说天象,例如哪里出了祥瑞,哪里出了不祥之兆,其实这些都是牵强附会,全靠一张嘴去说,他这把年纪早已看穿了,但他也知道,皇家需要钦天监解说天象,也需要钦天监保持超然的地位,故而他需要保持一定的神秘感,所以平时话不多。
这时贾墨想起兼桃一事,问老尚书:“部堂大人,关于兼桃,我尚有许多不明了的地方,想请教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