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可以跟他偷偷生一个,归在宝钗名下,然后顺理成章的过继到大房,由我亲自抚养。只是他会不会答应呢?要不然.…….我也用药?直接将生米煮成熟饭,他也就无话可说了。况且在明朝之前,也多有这种例子,兄长过世,嫂子跟从小叔子,不是什么离奇事儿。
一念既生,她不禁红了脸。
薛姨妈奇道:“你脸色怎么发红?是不是染了风寒?”
王熙凤连说:“没有没有,我只是情绪太激动。”随后泪珠子流的更多了。
那边贾墨走到林黛玉那儿,跟她们说:“劳烦众位姐姐妹妹回后院儿给琏二哥抄一些经文,夜间我烧给他。”
林黛玉细细瞧他一眼,暗想表哥是不是不想我们在此触景流泪,这才故意支开我们?
几个姑娘对视一眼,点了点头,去琏二哥那边跪地磕了四个头,噙着泪回归后院儿。
贾墨又走到王夫人那边,“二婶,长房这边,我和二哥都无子嗣,没人替二哥守灵摔盆,可否暂借兰儿承担此任?也就只有他既是晚辈,又和我们血缘最亲近。”
王夫人连连点头:“是这个理,兰儿理当承担此任。”随后贾政从东府那边赶来,贾家偏房宗亲也住的不远,都闻讯而至,其中有义学先生贾代善携着孙子贾瑞,另有贾代修、贾效、贾敦、贾珩、贾琛、贾琼、贾璘、贾菱、贾芹、贾萍、贾藻、贾菌、贾芳、贾芝等人,贾芸因在京营,暂时未至,贾蔷跟着贾珍回了金陵,也未至。
宗亲已至,一个个哭丧了一阵,就开始料理后事..…..往后的七天内,贾墨无暇分身他顾,豪门办白事,非常复杂,来来往往的宾客也如过江之鲫,都需要贾墨招待,并且能干的王熙凤又不能站出来管人管事,家里的很多事都压在了贾墨肩上,他像个陀螺一样终日忙个不停,外面的很多事情因此也都搁置了,京营那边有贾芸暂时维持局面,倒还有条不紊。
到了第八日,贾琏的头七已过,需由人扶棺南下,归葬于故乡祖坟里,贾墨因有军职在身,抽不的身,贾宝玉又太小,经不得事,只好由贾芸领着亲兵扶棺南下。
“吁!”
驾车的家丁停好马车,跟林如海说:“老爷,荣府到了。”
林如海下了马车,护送的官兵连忙告辞,他们隶属于禁军,之前奉命护送新任的扬州巡盐御史南下,等林如海交接完公务,又一路护送林如海北上回京,如今已历时二十来天,早已归心似箭,只等回军营交了差就可以按例休一天假,回家陪陪媳妇和孩子。
林如海含笑点头,赏了他们二百两银票打发走了,随后仰头看着【敕造荣国府】几个金字…….陈年往事一齐涌上心头,心生无限感慨。
京都,我林如海又回来了。
看守荣府大门的亲兵见状,走过去询问:“敢问这位大人高姓大名?携家眷车队停于荣府门前,有何责干?”
林如海负手而立,淡然笑说:“我是林如海。”
“原来是侯爷的未来岳丈,林大人请进,卑职去通报侯爷。”
正门大开,一辆辆租借来的马车鱼贯而入,一个个家丁喜气洋洋,荣府的家丁也过来帮忙,将物品从租借的马车上搬取下来,堆在院落里等候安置。
林如海进院之后,左右环视一遍,只见荣府已脱了白换了红,又见众多亲兵把守门户,一个个亲兵脸色肃然,身材也健壮的很,气势更胜过一路护送他的禁军士兵。
他满意的点点头,心想这才是百战精兵,十二团营精兵尽在璟瑜手中,只要他不掉以轻心,多备亲兵护卫,区区飞贼又怎能奈何于他?况且据他们所说,璟瑜文武双全,并非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想来也不惧宵小之辈。
一旁苏姨娘走过来笑说:“老爷,你到了内侄家,还摆什么架子?非要等着璟瑜前来迎接?何不进屋避避寒气?”
林如海笑说:“他又不单单是我的内侄,将来还是我的女婿,不该迎我一迎?”
苏姨娘点头说:“老爷说的是。”
她也是重回故地,甚至可以说是重回老家,此时同样是心情起伏不定,脑中浮现的是老太太的音容样貌,可惜多年未见,她只能依稀记得大概轮廓,至于具体面目,却已含糊不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