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红楼:文曲下凡,开局李元霸之力 > 第90章 迎接勤王之师

第90章 迎接勤王之师

贾墨:“陛下所言极是,其实这些事,臣能想到,主要是因为臣是带兵将领,与将士们颇多接触,知道他们出自于穷苦百姓,大多是非常善良的,保家卫国他们会效死命,若是镇杀手普通百姓,他们肯定下不去手,勉强让他们去杀,士气必定低落,十分战力也只剩下四分了。而陛下之所以想不到这些,不是因为陛下见识和谋略不及臣,而是因为陛下长期忙于国事,没空闲与普通百姓和将士们多接触。说句斗胆包天的话,若让臣和陛下交换一下身份,让臣困坐御书房办一天公,臣第二天就会撂挑子当昏君,或许要不了四五年,就会身死国亡。反过来说,若让陛下统领四十万将士,臣相信以陛下之智慧和谋略,必是百战百胜的绝世名将。”

千穿万穿,马屁不穿。

正和帝本来还有些尴尬和不快-—贾墨年纪轻轻,能想到的事,朕却没想到-—此时听闻此言,立刻龙颜大悦,笑骂他说:“你就别跟朕玩溜须拍马这一套了,快滚回去好好督建公主府,将来可不许委屈了朕的皇妹,否则朕要打你的板子。”

离开皇宫的路上,贾墨微微吁了一口气,心想经过自己的一番信口胡说,正和帝似乎已经打消了强行推行新政的主意,自己,或许可以过一段安逸日子。

今天正和帝对自己,似乎好感大幅度提升,而自己对他说的话,却是半真半假,半认真半忽悠,甚至还有很大的保留,不为别的,就为他是皇帝,一言可定人生死,就算他今天对自己有好感,明天,也有可能对自己有恶感,自己始终不能信任他,更不能誓死效忠他,将性命交付在他手上.…..

除非他是极其善良的仁君,对所有的人,包括自己在内,都能特别包容,特别宽厚一—

他是那种人吗?

显然不是。

否则不至于裹挟沈家逼宫夺位。

礼部尚书也不至于评价他面和心忌,喜怒无常。

还有今天他急忙忙册封元春姐姐一事——实在称不上正大光明。

皇极殿。

“皇儿找朕何事?”

“父皇,我想好怎么安置老八他们,请父皇定夺。”

“嗯,说说看。”

正和帝缓缓说:“我想给他们封地,让他们替大焱朝永镇边陲。老八可安置在西南边陲,老十二可安置在琼洲,但是仍有一个前提,就是他们服从我的管束,我想试一试他们,撤了他们的心腹大臣,看他们如何反应。若他们不生事,我立即招他们进宫,当着父皇的面跟他们发誓,互帮互助,永不相负。”

太上皇欣慰的一笑:“好,可以。父皇本来就已托付朝中大臣,尽心辅佐你,若有不听你皇命者,尽可裁撤,只是父皇的那些老部下,你尽量体恤善待一下,若要裁撤哪个,跟父皇通报一声,父皇招他们入宫,亲自叫他们辞归故里,另外赏他们一些金银,让他们安度晚年。”

正和帝连说:“父皇,儿臣并无此意,父皇的老部下,自会听从父皇之意,效忠于儿臣…….”

太上皇挥手打断他:“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道理,父皇岂能不知?你想裁撤谁直接跟父皇说就是了……你说说老十六和其他兄弟,你打算怎么安置?”

正和帝说:“十六弟统领西北大军,事关重大,暂时不做变更,等将来局势稳定,我再招他回京,另赐封地。至于其他兄弟,对政务并不熟练,要先考校历练一番,若有统兵之能,则封在边境带兵守关,若无此能,也只好委屈他们在京都享一辈子清福了。”

太上皇点点头:“可以,这样就已经很好了,若没有带兵能力,将他们封在边陲是误国,也会害死他们…..你有这种想法很好,只要你们兄弟和睦,江山社稷就是稳固的..….这几天你折腾满朝文臣上书,是否仍要施行新政?”

正和帝:“儿臣确有此意。现如今京营已尽在璟瑜掌握之中,儿臣原想着有此依仗,可以顺利推行新政,既丰盈国库,又减轻了百姓的负担。可是贾璟瑜今天跟我说.……”

太上皇听正和帝缓缓说完贾璟瑜今日之言,沉默片刻,笑说:“你的妹婿,确实在为你设身处地的着想。父皇也认为新政不可操之过急。就算要施行,也要先等璟瑜带兵历练一阵,先剿一遍匪,再对外用几次兵,内敌外敌先清除一大半,再施行新政。外人惧于璟瑜和京军的凶威,方才不敢随意生事。”

“是,父皇英明。”正和帝连连点头,稍微迟疑了一下,又说:“父皇在军中威望甚高,这一点儿臣永远无法相比,父皇能镇的住京营大都督,可将来儿臣未必镇的住,儿臣是否也需要效仿父皇,亲自带兵出征几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