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两夜没咋睡觉,就是原始人也熬不住。
万丈霞光穿过云层,从山底射出来,照亮了山洞。
仰躺在床上,窗户一早打开后就没关上,任由阳光照在身上,暖呼呼的。王小暖贪恋被窝的温度,不想起床啊。
王小暖抱着被子在床上滚几圈才起床,开门出去,抬抬腿,弯弯腰,活动身体。
新房子修好了,就得慢慢开始搬家了。
王小暖在新房子里转悠一圈,墙面抹的一层混凝土已经干了,就是灰突突的,平白把屋子映的暗了几分。
提着一桶生石灰浆,拿着用猪鬃毛做的刷子先往卧室墙上刷大白,刷完卧室,刷堂屋,一路刷过去。
别说,刷完石灰浆的屋子是要亮堂又好看,只是摸上去有点掉灰。
刚刷的石灰味道大,打开窗户干燥散味,怎么着也得三四天才敢住进来。
这几天还是住在山洞,先把其他的东西搬下来,例如厨房和一山洞的杂物。
走进新厨房,空荡荡的。
王小暖站在空荡荡的厨房中间,环顾一圈,感觉厨房好大,挺空旷的。
“嗯”?
“空荡荡”?
灶呢?
没有灶的厨房算哪门子的厨房?
修房子果然只修了个房子,灶台都没修。
重跑到卧室一看,好嘛,果然,炕也没有。
上午刷大白的时候都没注意。
这下果然是三四天才能搬家了,炕和灶台都要重新垒。
幸好留给炕和灶的烟道孔做了,不然还得把墙敲了重新垒。
火炕的砖块就不能用混凝土砖了,得用耐火耐热的黄泥砖。当然为了省事也可以用黄泥直接砌。
王小暖又不缺时间,就选择更干净好看的砖块。
不管是炕还是灶、砖块都要大量的黄泥。戴着草帽,拿着锄头吭哧吭哧的在黄泥坑里挖。
在大大的黄泥坑里,挖呀挖呀挖,大大的坑里挖出更大的坑。
幸好不用把黄泥晒干再磨碎,只需要做个模具做成砖块模样,大火烧成一块块黄色的砖。
除了小块的砖,铺炕面的砖要比平常的砖大八倍,做成正方形或者长方形都行,只要能架起来不塌就是好砖。
卧室不靠窗的那面墙,量好尺寸。一个人睡不用太大,一米五的样子就行,太小了不方便我滚来滚去。
砌炕之前先把地面的灰尘杂物清扫了,烟道口和灶孔的位置留出来,沿着画好的高度线从下往上砌砖。
砖与砖之间加上黄泥或者混凝土作为凝固剂,固定砖块不移位晃动。
炕边先砌,再砌三面墙,第三步砌连接烟道的,再堂屋的小灶。
第四步在烟囱地下做个回风洞,回风洞地下的砖墙四周要用黄泥封严实,不跑风、不漏烟。
剩下的就是,在炕里面砌两排砖墙,上面放上铺炕面的大砖块。边角铺不上的用敲碎的碎砖或者黄泥封上。
“艾玛,这大砖可真重,我的老腰啊”,这几块大砖搬下来,王小暖的肱二头肌看起来更鼓了。
最后一层混着稻草碎的黄泥厚厚抹一层,生怕抹不平,到时候睡觉头低脚高,各种角度观察炕面,灶孔烧大火把炕面烧干。
趁着烧炕的时间,接着把厨房的灶台垒出来,顺便在旁边还垒了一个烤炉。打算平时烤些面包,或者烤鸡烤兔子也行。
灶台旁边依然做一个烤槽,平时烤糍粑,红薯的更方便。
连干了四五天,终于把硬件设施做的七七八八。
整个人也累的都不行,到河边洗干净,躺了两天才把身上的酸痛缓过来。
没有团队,一个人干到死,王小暖已经开始想念她的队友“阿耀”了。
正式搬家,锅碗瓢盆,厨具、农具、收集的各种石头蚌壳,一点点从山洞移到房子里。
分门别类,放进不同的屋子里。
屋子里还没有架子,所有东西只能摆在地上。山洞的竹架子不打算搬下来,留着以后放东西。
新房子里储物的架子就得重新做。
其他东西搬完后,最后才搬卧室的东西。
被子褥子卷起来,放在一边,竹床底下的两三层席子,分粗糙细腻,先铺在炕上,隔热隔尘土。
然后一层层铺上褥子。
王小暖把大黄一家和咪咪一家一起安置卧室。大黄一家作为安保,咪咪一家则提供情绪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