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开始栽红薯藤,她得到地里盯着。
手里拿着几块鸡蛋饼,边吃边往营地走。
此时的人都到红薯地里去了,营地一个人都没有,连大树伯这些平时不咋出门,在家木工,捏陶器,烧砖的老人们也都去一起了。
今日的红薯地跟昨天不一样了,地面被一层黑色的腐殖土覆盖着。
“阿耀,这不行啊,腐殖土得翻到下面去,然后挖沟挖陇才行。”王小暖看了一眼就赶紧叫阿耀去整改。
“你不是看过我那块红薯地吗,快赶紧挖起来”。
一声令下,几个人在前面翻土,几个人在后面起垄,一些人则在陇上开沟。
拿着红薯藤的妇人则蹲在地上,把红薯藤斜躺在沟里,用土埋严实。
其他人则提着竹筒去河边打水,浇灌。
小孩子们跑前跑后的为自己的阿妈,阿奶运送红薯藤。
每个人都在为美好生活奋斗。
大树伯看着几个大男人提着明显小多了的竹筒打水,一个竹筒的水只能浇小半截沟渠。
连忙把他新做出来的两个水桶拿出来,“来了用这个试试”。
王小暖一看:“哟,大树伯,水桶做出来啦。”
“在水桶上绑一个绳子,打个扣。再找根竹子,用肩膀挑着会省力些”。
王小暖坐看 又看,“阿耀,过了演示一下”,王小暖把临时作为扁担的竹竿两端挂上水桶,放在阿耀肩膀上。
阿耀你走两步试试。
阿耀挑着水桶,仔细感受力道,慢慢调整。
走了两三圈后,两个水桶稳稳当当的架在肩膀上,走路飞快的到河边打上水。
加上水的水桶的平衡感又要重新找,来回几趟,阿耀就能熟练的挑水。
大牛扒开人群,“让我试一下”。
阿耀:“挑着是比提着省力,而且一次性打水也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