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不少将领也觉得分析得有道理,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程婴腾地一下站了起来,“没什么可怕的,他们有十五万人,我们也不少啊,大不了把八个师全部调过来,我就不信打不赢。”
缪凯峰显然冷静多了,他思考了一会儿,说道:“我觉得,可以从他们分兵这个方面做做文章,分兵,既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是互为犄角,相互支援,打头尾动,打尾头动。但弊端也很明显,那就是兵力分散,短时间内难以集中。虽说只需要一两个时辰,但毕竟还是需要一两个时辰的。如果能在这一两个时辰内结束其中一处的战斗,岂不是就胜利了?”
傅青云很欣慰地看着这个二十多岁的年轻将领。能想到这一步,很了不起!眼里充满了赞赏。日后也许可以成为独当一面的主帅。
众人也觉得缪凯峰说得有道理。可到底怎么打,还是拿不出个一致的意见。
大家纷纷转头看向傅青云。
傅青云也是想借助这个机会,锻炼锻炼大家。
他见大家都安静了下来,于是开始下达作战命令。
雷万军率领一个师,两万人马,进驻宕州城,准备好充足的炮弹。
程婴率领三个师,约六万五千人马,等晋州军开始攻城的时候,快速穿插到其背后,对晋州军进行围歼。
缪凯峰率领两个师,约四万人马,紧盯着宕州左边的那五万晋州军,一旦对方驰援,就立即扑上去,进行阻击,不得让其靠近宕州城一步。
姬友道率领两个师,约四万人,悄悄接近晋州军的后军,一旦驰援,立即扑上去,缠住对方,不得让其靠近宕州城一步。
刘铁柱率领三千银甲军,配合程婴,对攻城的晋州军进行穿插,打乱其阵型。
郎瑛率领两千银甲军,配合姬友道的部队,一旦战斗开始,就立即对晋军的后军进行快速穿插,打乱其阵型部署。
程婴的三个师把晋军攻城部队歼灭后,立即驰援左边的缪凯峰部,尽量吃掉晋军的左军。左军逃窜后,不要追赶,两部人马再去驰援姬友道部。三部人马对晋军后军形成合围。
其实还有一支部队,也被他悄悄调了过来,只是没有露面。
众人听了傅青云的部署,顿时热血沸腾,心头的阴霾一扫而空。
按照傅将军的这种打法,即使不能全歼晋军,也会把他们打残。真是用兵如神!
大伙儿在心里情不自禁地为傅青云点一万个赞。
两天后,晋州军完成了军队的调动部署。
别说,这贾平还真不愧是军事天才。
他要求各部的大营布置成以主将大帐为中心的五六个同心圆,形成五六个环状营寨,每道营寨之间间隔一百多步,最外围,距离营帐一百多步的位置,还挖有宽二十多步、近两人深的陷马坑,上面铺着枯树枝和杂草,底部插着无数竹竿和木桩,上面削得尖尖的。无论人还是马,只要掉下去,基本必死无疑。
在陷马坑的内沿还有两道拒马桩。
更为诡异的是,从外围通往营寨内部的道路根本不在一条线上,也就是说,你即使突破了外围,也不一定找到通往里面一环的道路。整个大营就像迷宫一样。一两万人马冲进去,根本就出不来。
与此同时,他还派出了数以百计的斥候,在大营的各个方位进行侦察,一旦发现有敌军靠近,就能在第一时间得到消息,快速组织防守。
而也正是这样的军阵设计,让傅青云的新军遭遇到了有史以来阵亡人数最多的一次战役。
到了第三天,晋州军的攻城军队开始按计划攻城。
没有任何悬念,城头上六门大炮,火力全开,几轮齐射,晋州军连城墙都靠近不了,就纷纷溃逃了。两波进攻,除了丢下满地的尸体,对宕州城一点儿威胁都没有。
唯一与以前不一样的是,他们并没有呈密集阵型攻城,而是采用纵队形式,每个纵队之间间隔十几步。这就大大减少了炮弹爆炸后的伤亡人数。
就在他们准备发动第三波进攻的时候,程婴率领的三个师六万人从他们身后两侧包抄了过来,对他们形成了合围。
攻城的晋州军一看,不好,要被包饺子了,于是赶紧掉头突围。正好与程婴的三个师迎头撞上,双方展开了厮杀。移动火炮只能打击那些远处还没与凉州军接触的晋州军,而搅和到一起后,就不敢再炮击了,防止炸伤自己人。
就在这时,刘铁柱率领的银甲军也快速穿插了过来,从头到脚,从人到马,银盔银甲,纵横驰骋,所过之处,无人能敌,到处血肉横飞,一片哀嚎。
而处于宕州城左边的晋州大营也第一时间得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