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这个时候,廖永明想找个好地方盖楼开自由市场,还真是不容易。
要么就是人群聚集的地方,没有他能购买的地。
要么就是人群稀疏的地方,而这种地方就算盖起楼来,又如何能把商户吸引过去?
没有足够的商户入驻,又怎么可能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来消费?
廖永明是真愁啊!
接连两天,他俩围着市区中心,一遍又一遍的转圈圈。
“已经拆迁过的地方,不管是重建完没完,反正是不行了。
人家那都有规划,咱根本插不进脚去。
李大,你看这地方如何?”
廖永明顺着人民路一直往南走,经过了人民公园,穿过公园继续往南,就是民族路。
此时的民族路周围正重建了一半。
而继续往南走,一直到海边,就都是还没被拆迁的地方。
而且廖永明还打听了一下,听说最起码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群众听说这一段有被拆迁的传闻。
要说这地方偏倒是稍微偏了点。
但对比其他的地方来说,也算是最接近繁华地带的荒地了。
而且这地方继续往南五六公里就是海边了,要是按未来的标准,这绝对能算的上是好地方。
“这地方倒是够大,但咱把楼建这里,会有人来吗?”
李大也懂得,有客流量才能有财富这个关键。
所以对于眼前这个位置,他并不是很看好。
“现在肯定不会有人来,这不民族路周边还没重建好了么。
咱昨天不打听过了么,差不多过完年,民族路这里的重建就能完成百分之七十。
等民族路重建完,这里不就相当于是另一条人民路吗。
再说了,再往前不是还有个人民公园呢。
这地方就算客流量再差,未来应该也差不到哪去。
而且咱要盖楼,不也需要时间吗。
等咱的楼盖好了,民族路也重建的差不多了,这里一大变样,自然就能开始吸引人过来了。”
可李大依旧皱着眉头,第一次对廖永明描绘的前景不大乐观。
如果这里人气不旺,那些商户恐怕不会花钱上这里来摆摊。
估计人家宁肯天天被工商、街道办追着跑,都不会到这里来交一笔摊位费这种冤枉钱。
“人不来的话……
那咱就想办法让他们来!
不是说办法总比困难多么!
要是真没人来租摊位,那咱就免一个月的摊位费,让他们免费过来试营业呗。
然后,咱再在报纸上打个广告,或者印点传单做做宣传。
只要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个地方,只要他们能来体验一下,难道还怕留不住人吗?!
最关键的,还是这个位置。
虽然跟人民路那边没法比,但这毕竟是从人民路直接顺下来的。
反正我觉得,这地方早晚都能发展起来!”
李大最欣赏廖永明的地方,那就是廖永明的自信,以及凡事都能积极的想出一大堆办法。
就好像从来没有什么事儿,能把廖永明难住似的。
反正李大只是跟班,他提出的所有疑问廖永明既然都能解决,那这事儿也就这么定下了。
只是看着眼前的荒地,廖永明还真不知道应该去找谁,才能把地给买下来。
“买地这事儿,或许可以问问林兴海同志吧?
他们既然能负责沟通拆迁,应该对买地这方面也会熟悉。”
李大这个建议不错,廖永明本来还打算去工商等各个部门去问问呢。
但他也知道,这种方式往往是最没效率的。
就算找到了办理部门,如果没有认识人引荐的话,他想通过申请就不知道得等上多久。
看来这事儿是得问问林兴海,说不定能省好大事儿呢。
“如果这片地能顺利买下来的话,所有手续都办全,不知道到12月底能不能办完。
想盖楼的话,估计最快也得等过完年了。”
看着眼前的荒地,廖永明竟然觉得有些心急。
这两天他大概算过了,之前他说一个月能挣两千块钱,那实在是太保守了。
如果一切都顺利的话,他觉得就靠这么一个自由市场。
他一年就算挣不了十万块钱,估计至少也能挣上七八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