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红楼,从文豪开始崛起 > 第108章 大文豪贾芸

第108章 大文豪贾芸

“诸位,等我回来之后小酌几杯。”

看着几位好友,贾芸心中也是升起一股暖意。

伙计们可托心腹,但不能当朋友相处。

名士们可以请教学问,委以重任,也可以当朋友相处,但很难交心。

毕竟有一层雇佣关系在,怎么相处都要有所保留。

还要有待时间。

这会子真正的朋友就是眼前这几个。

“好,我们等你。”

“御前奏对,要谨慎小心。”

“对,小心为上,赶紧去吧。”

三个朋友应下喝酒邀约,又连声提醒贾芸务必谨慎小心。

不可因为写了篇绝世妙文就自恃太高。

天子面前,任何人均需弯腰。

贾芸最不喜的就是这一点,这叫他很没有安全感。

这个时代,天子的权威和权力都太大了些。

可能隆正帝自已都想不到,贾芸这小子最为忌惮的人,就是他……

“贾东主,厉害!”

“这是替我正阳西街再次扬威了啊!”

“一会我要放一万响的鞭炮,替贾东主贺!”

“贾先生,天时人口论实在太妙了,真不知道你是怎么写出来的!”

“贾先生,我是甘肃举人,能上门来向您请教吗?”

“举人算什么,现在满城最多的就是举人,我是国子监生,我们几个想来任编辑,朝夕向贾先生请教!”

“先生将来必成大儒!”

这一次贾芸是彻底成名了。

上一次的王朝周期论,别人还能往“狂生妄言”上带。

也确实有不少人不服。

毕竟也就是把史书中历朝历代兴亡治乱的史料整理了一下。

此外就是胆大罢了。

若是伪清的那些年,怕是敢如此妄言者只有被凌迟的份。

景和年间也不行,景和帝说是宽仁,但不喜欢被人指摘。

言论上反而管的紧。

此外就是报纸是新兴事物,朝廷压根没有管理的说法。

前明时更是揭帖满天飞,明末三大案中的“妖书案”就是由无名揭帖引发。

大周也没有禁令一说,所以很多人认为贾芸取了巧。

利用自已的报纸给自已扬名。

服的人很多,不服的也不少。

天时人口论一出来……

大周神京再自负的书生也不敢说自已能写的出来。

甚至他们觉得……自已压根连想都想不到!

思路,逻辑能力,归纳总结能力。

此外还得博闻强记!

要知道,这是科举为王的时代。

一切都得向八股文让步。

儒林外史中,范进连苏东坡是谁都不知道,这并非作者夸张,而是事实。

睡三更,起五更,朝夕不停的苦读,都是划定范围的书籍。

无非四书五经。

书经要背的滚瓜烂熟,倒背如流。

题目随便一出,就知出处。

后来干脆出现了截搭题,就是不同的书的一句话搭在一起。

还分有情搭,无情搭。

千奇百怪。

就是要在有限的书籍里,尽量加大考试的难度。

毕竟就那几本书。

背诵,讲读,然后开笔写八股。

到秀才,举人,进士,根本没有条件和能力学习四书五经外的东西。

官绅世家的子弟要好些,家中有不少藏书和有学识的长辈,多少会接触一些杂学。

普通人家,买书,拜师,不事生产,这已经是极大的负担了,哪有余钱去学习无用的杂学,看那些不进考试范围的闲书?

不知唐宗宋祖,不知唐宋八大家的所谓读书人,不仅有,而且大有人在。

这也是当时真正的智识之士最为忧虑和不满的地方。

大周神京的读书人,眼界不至于那么浅。

毕竟和信息不通畅,老师水平不够的乡镇乃至县城一级,大周京师聚集了太多的学问人。

一场普通的文会就能学到不少书本外的东西。

京城的读书人,平素是不太看的起外来者。

哪怕来的是秀才,举人,所谓名士。

在京师成名,才是真名士。

但到了此时,哪怕平时再有傲气,再自信到自负的京城读书人,在这个时候也是只有对贾芸无比敬服!

天文志,地理志,史书传记,各种杂学汇成自已的学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