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行两千多辆大车,加上内府车马,近三千辆大车形成的车队川流不息,一眼看不到头。
蓟镇和京营各出了数千骑兵,一万多骑为机动,还有沿途驻军兵马也是出动,护卫兵力超过了三万人。
北虏也有不少游骑渗透过来,少则数十骑,多则过千骑。
但面对重兵守护的运粮车队也是并无太好办法。
多次骚扰,冲击,射箭,护送车队的大周骑兵都是拔马迎上,将其撵开。
粮队运送的不光是军粮。
还有过万捆的箭矢,以及过千桶的火药和过千枚弹丸。
有这些箭矢,火药,弹丸,加上充足的军粮。
几个重要的关城要隘都会固如金汤,根本不可能被强力攻克。
当虏骑主力休整出击,面对的就是周军极为坚固的要塞防线。
还有调度完成的成建制的骑兵。
若虏骑主动寻求野战,则周军主力必定退驻各城避而不战。
若敌攻城,则可击其侧翼,或断其粮道。
虏骑就算以抢掠为主,但毕竟不可能一点补给也不需要。
况且大周对虏骑入境也早就有经验了,有钱人往京城跑,中产之家避到府城县城,贫民躲到深山野外,虏骑想靠抢掠解决几十万人马和吃食,也近乎痴人说梦。
这一场战事的关键点还真的是这支车队。
也是大周国力所限。
若是正常能充足供给军需和囤积粮草,倒也不必如此窘迫。
有些事,就是明知当为而不可为,也真的是无可奈何。
“还有一天便可至三屯营。”
神武将军冯唐为蓟镇副节度使,也是此次护粮骑兵的主将。
这几天,冯唐的神经一直绷的很紧。
车队能满足运粮需求,完成供给军需粮草的任务。
若是他护送不力,被虏骑钻了空子……
那天大罪责就是落到他头上了。
好在,一万多骑兵加上沿途驻军出力,也是顺利将车队送到三屯营附近。
只要到明天就可抵达。
然后车队迅速返回通州,就近补给蓟州和遵化等地,也就几天功夫便可补给到位。
最重要的还是喜峰口,三屯营。
补给到位了,可以与山海关的辽镇保持犄角之势。
“虏骑两天前不再用小股骑兵试探。”
“可能是集结游骑,妄图孤注一掷。”
“冯将军,今天傍晚或明天早上,会是最危险的时刻。”
几个副将七嘴八舌,都是面露忧色。
正如周军一定要护送车队一样,虏骑也是一定要冲击这支庞大的运粮队。
只要冲破粮队,纵火焚烧。
毁掉车队补给。
这一仗接下来要好打的多。
周军和大周朝廷明白的事,北虏高层和虏骑将领也一定清楚的很。
“嗯。”
冯唐神色凝重的点头。
这一次运输任务,朝廷之所以极为重视,一则是时间紧迫,来不及动员地方人力运送。
二来便是一定会有虏骑冲击骚扰,甚至发生大战。
如若不然,皇帝和诸王,大臣,哪会如此重视。
贾记车行的这个功劳,并不好拿!
护送的骑兵将领们,当然也是忧心忡忡。
而车队侧前方,引人瞩目的就是贾芸一行人。
其中最惹眼的,当然是一袭青袍气度过人的贾芸。
年龄不大,上位者气息浓厚,精明谨慎,而又不失大胆。
不论是停止休整,还是连夜赶路,这都是贾芸做的决断。
事后看来都是精准无比。
贾芸似乎也是有自已的人手和消息渠道,虽不及朝廷的详细,但效率很高。
冯唐试了几次之后,便是对贾芸越发信任。
可惜,双方只是嘴上亲热,但冯唐有顾虑,贾芸似乎也没有讨好这个实权节度副使的想法和打算。
“贾家这小子……”
冯唐面露无奈之色。
他外表粗犷,其实内心缜密精细。
冯家原本是一门双侯爵,但冯唐两个兄长在边关战死,爵位也没有了,抚恤还没有。
朝廷象征性的赐了点抚恤银子和匾额,敕修牌楼,这就完事了。
爵位怎么办,不提。
明眼人看的出来,这是对冯家忠心于义忠亲王的打击报复。
隆正帝可不是什么气度恢宏的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