枢倚为长城。
很长时间内,白杆兵都不出战,被放在山海关镇关。
那是广宁之战以后的事,当时辽东全失,只剩下一道山海关。
没有白杆兵放在上头,天启帝怕是觉都睡不着。
不过当时后金国力弱的一塌糊涂,老奴根本不懂治国,就是个蛮子。
他儿子皇太极实在太出色了。
到了崇祯中后期,皇太极多次主持围城战,八旗兵能远赴辽西,围锦州一年多。
老奴时代,把内裤当了也不行,国力不足就是不足。
天启年间,虽然推到山海关一线,但后金国力太弱,撑不住大军长久在外。
就是说,打几个月仗就得赶紧回家种地。
不然十来万壮丁不种地,就算抢到粮食物资和大量金银,来年也得大量饿死人。
行粮也带不足,因为老奴时期马也不够。
和后人想象中的八旗人人骑马不同,最少在老奴时期,八旗马匹缺品相当大。
只有科尔沁一个蒙古部落盟友,还不牢固。
又没多少钱买马,大量蒙古部落站在大明一边,给钱也不一定卖。
所以当时的八旗旗丁约六万人,四万人是旗丁,也叫跟役,披甲人两万,其中只有几千骑兵,也就是“马甲”,剩下的都是“步甲”,就是披甲步兵。
跟役分为有马跟役和无马跟役,有马跟役很少,基本上都是贵族的包衣才有马。
到后来,皇太极时期解决了战马缺口,步甲也有马骑,算是骑马步兵,也可以说是按马甲,步甲来划分等级。
再上头还有摆牙喇,葛布什贤等精锐。
眼前这战事,换了八旗战法又不同。
八旗有少量重骑兵,可以破阵。
但多半是放弃骑阵来回拉扯,不用骑弓抛射。
而是令大量旗丁下马步射,清弓标准就是十石,比起北虏软趴趴的骑弓不知道强哪去了。
强弓之外,还有重箭,有铲子般的箭头的破甲箭。
如投枪般的重箭。
还有杀伤人命用的轻箭。
步弓用重箭,轻箭轮射。
能叫车阵里的人抬不起头。
伤亡率大增。
这也是贾芸最忧心之处。
不迅速补齐短板,将来再有东虏进来,运粮任务再交给贾记,那就要损失惨重了。
两个强敌,北虏强在人数众多,轻捷彪悍。
而东虏更强,组织严密,军队战斗方式灵活,更凶残狡诈,实力要更强的多。
贾芸现在的实力,不惧北虏,但惧东虏。
总得要改变。
北虏穷极才想起冲阵。
换了东虏,步射之后,用马甲,摆牙喇披重甲蜂拥而上,两翼摆着旗丁和步甲射箭掩护。
轻巧便能破阵。
贾芸是用更好的办法训练出伙计和护卫,训练科目更合理,部下们使用冷兵器,阵法,意志,体魄都不逊这个时代最好的战士。
但他们还缺乏经验,意志力肯定不够强。
一旦遇到最凶残的敌人,崩盘也在情理之中。
好在,第一次遇到的敌人是北虏。
而且眼前这三千虽是披甲,多是轻甲,在北虏战兵中也算不得强力兵种。
他们是游骑,侦察,机动,骚扰是强项。
正面硬上,强破敌阵,非其所长。
但不论如何,三千披甲骑兵,也是自信不可能不破阵。
所以才有锋矢。
此阵威力大,凿穿阵列犀利。
前提是,能一直突破。
很显然,虏骑高层不认为强突之后不可破阵。
就算大车首尾相连,中间都有不少空隙。
只是由长铍兵驻守。
只要破开长铍军阵,则可以冲入车阵之内,肆意杀戮,同时将准备好的引火物放在车下,引火燃烧。
这一次的分兵和突袭任务,就算是圆满完成。
到此,虏骑不可能退。
车队当然也不能退。
打退这一波,明日送到三屯营,任务就圆满完成,自是不能退。
双方都退不得,一场恶仗自是难免。
到此时,贾芸也不欲站在阵后了。
他一人身手,足抵数十人有余。
力气和体形都已经练到常人难及。
更重要的是招式和经验。
所有人看到东主提铍向前。
岳升龙,岳钟琪等人均是振奋无比,原本有些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