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红楼,从文豪开始崛起 > 第177章 皆大欢喜

第177章 皆大欢喜

在。

至秋时,北虏终于承认失败,大举撤军。

不撤也不行了。

几个月时间,东虏撤了,辽镇入关,宣镇,大同镇都派了大量兵马至战场。

内镇兵也快到了。

加上京营兵也可以放心出动。

再不走,得小心被包饺子了。

北虏的大量人员和战马损失也在这个时期。

还好他们拥有极强的机动能力,北虏的战马再宝贵,也是相对而言。

大周骑兵一人一骑,北虏骑兵一人三骑是标配。

见机不妙,立刻北窜,大周主力几十万人也没咬住,只能任其逃向北方。

到此时,这一场大战也是宣告结束。

内阁和户部,工部等各衙门负责战后重建,吏部选派得力干员往地方。

景和的吏治再烂总也有清官和干吏,众人都知道战后重建需要得力又清廉的官吏,不然很容易激发民变。

刚打过大仗的地方,百姓遭遇诸多苦难,最少也是颠沛流离,再来一群贪官污吏,激起民变甚至造反都不少见。

这也算是经验了。

再贪再蠢的高层,也不会行此大不讳之事。

毕竟大周开国才百年,中下层也没烂到根,吏治尚有可为,更不要说高层了。

待这些琐事做完,勤王兵马陆续离京,统制以上将领陆续抵京。

众人都明白,这是要议功行赏了。

哪怕普通勤王兵马,一仗没打的,行军在千里以上的,普通士兵都会赏银十两,酒肉若干,由地方官府,兵部,户部共同备办。

凡有克扣赏银和犒军不力的,必受严罚。

行军作战这是军国大事,大周还没有烂到根上,对这等事最为谨慎和仔细。

两件事不乱,国本不会动摇。

一是征伐大事,也就是军事。

二是赈灾。

景和朝再文过饰非,好大喜功,这两件事也是一直抓的很紧。

隆正帝起家,受到赏识,就是南下赈灾办的好。

办事谨慎细致,甚至苛刻,也不怕得罪官员豪强。

景和帝心中清楚,他自已好大喜功,丰享豫大,继任人万不可如此。

赈灾之事,更关系到是否有大规模的造反,所以抓的相当紧,朝廷也极为重视。

仍是前明教训,陕北,河南,山西等地灾情严重,不仅不赈灾,也不减赋,征收如故,加上贪官污吏上下齐手,百姓都要死了,为何不造反?

这两件大事不乱,朝纲乱不了。

像前明那样,不赈灾也罢了。

最搞笑的也是最愚蠢的就是对军队也不上心。

皇太极第一次入关围京师,勤王兵马极多。

但朝廷对带兵来的将领和官员没甚赏赐和奖励。

对普通将士更是苛刻。

兵部为了省钱,连军粮都不给,跋涉几千里到了京师的边军还得饿肚子。

大量陕西,山西边军一怒之下逃散。

有大量边军落草为寇。

后来干脆加入了造反队伍。

这世界上还有比这更荒唐的事吗?

大周犒劳军队还是不惜成本的,就算只跑了几百里过来的,也是有赏银和牛酒。

这样大家才会一心想着勤王,不会如崇祯那样,敲景阳钟没有大臣过来。

他还怪大臣不忠?

也不想想他为君十七年是怎么处理军政事务的。

其实最要紧的还是吏治,但景和帝下不了痛抓吏治的决心,他是要谥仁宗的,头疼的事交给下一代就好。

先犒劳勤王兵马,接下来就是给出力的地方州县记功。

吏员们发钱粮,官员们记功。

将来吏部诠叙,有军功的官员优先提拔,最不济也能调剂个好差缺。

方方面面都要照顾到,不能有遗漏。

包括征调徭役的民夫,也发钱粮。

皆大欢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