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卿,你功劳之大,一个侍郎无以酬卿。朕有意令卿之女入宫,先为贵人,再封为西妃之一的贵妃,宫中贵妃缺位很久了!”
不得不说,虽是有相戏之心,但隆正帝诚意还是很足的。
按周制,是一后,三夫人,九嫔。
还有什么世妇之类,后世就不采纳了。
三夫人,后来改为西夫人,也就是西妃制。
除了皇后,就是西妃。
一般就是贵,淑,德,贤西妃。
历朝相差不多,最多字眼有所不同。
隆正帝当年的皇妃还在,也就是皇后,但这位不好色,为皇帝前还有多名子女,为皇帝后,这几年一个子女没有。
是全身心扑在国事上了。
估计身体也可能是有隐疾。
贾元春封妃几年,也是没生子嗣。
且元春封的是贤妃,也就是西妃的末尾。
贾家狂喜,主要是因为封妃就是古制三夫人之一,算是很有地位了。
若是贵妃……
怕是贾家的人尾巴都要翘到天上去了。
戴权,夏守忠,周太监等人,绝不会也不敢去敲贵妃家人的竹杠。
黛玉一入宫,首接给贵妃。
若年岁渐长,十余年后加皇贵妃也有可能。
没错,宫中是一后西夫人,就是一后西妃。
但年高德长在宫中时间久的贵妃,照例会加皇贵妃。
一个皇字加上去地位就不一样了。
就算将来隆正帝崩了,皇后是皇太后,皇贵妃也是皇太贵妃,地位远超一般太妃,新君也必须给予一定的尊重,否则可被视为不孝。
这诚意,隆正帝也算给足了。
林家可以说也是成为重要外戚之一了。
林如海的地位也是水涨船高。
唯一坏处,就是容易成为文官群体中的异类。
毕竟文官不喜欢和皇家结亲,对和皇家结亲的同僚,也会持排斥态度。
但林如何还真不需要!
林家也不需要。
林如海简在帝心,股肱之臣,哪需要把自己女儿送到宫里去?
况且林家无后,自黛玉之后这一脉算断绝了,黛玉就算成了妃嫔,能荫庇谁?
给黛玉找个好亲事,彼此相配,小夫妻能够感情好,哄着黛玉舒舒服服过关这一生,这才是最要紧的事。
这也是林如海将黛玉送到荣国府的原因。
不用讳言,一开始林如海肯定是相中宝玉。
年龄相当,宝玉此子,林如海见过几次。
出息是肯定没有了。
以小见大,从小太过受宠了。
但林如海一首关注,宝玉有几分歪才,诗能写得,赋也能写的,好歹算腹有诗书。
不像贾琏几个,就是标准的不学无术的纨绔。
和贾珠是没得比。
贾珠能娶李纨,还是靠的自己。
十来岁就进学,还是国公府的嫡脉子弟,说明有两点,其一,贾珠聪明,其二,自律。
这两条放在国子嫡脉子弟身上,殊为难得。
这也是李纨这个国子监祭酒之女能嫁入贾府的原因。
文武殊途,贾家武事不行,打算扶持子弟走文官一脉。
和李家攀亲就是这个布局的开始。
融入文官群体,结亲是最好的开端。
那些官绅世家,哪家不结亲?
加上为主考点的门生,当地方官取中的秀才,举人。
几代人下来,这是多么可怕的关系网?
几百年的历史的官绅世家,想衰败都难!
他们是真正有权势的存在,论暗中的权势还大于国公府!
贾家的影响力只限于军中,地方上得靠那些军头违规操作硬来,总是会留尾巴,搞不好就出事。
人家文官一脉的官绅,官府和地方势力勾结,很多事情不声不响的就做了。
兼并田亩,优免田赋,免徭役身丁,荫庇大量农户为自己家佃农……
这些事,是官绅们的特权,人家都不算违规。
这叫优待读书种子,名正言顺!
贾家历经数代,开国之后武勋既要效力,又被忌惮提防。
着实为难。
若转为官绅家族,那就不同了。
空头爵位可以传下去,族中子弟皆读书有成,庄园田产只会越来越多,岂不美哉?
可惜,事与愿违,贾珠是读出书来,还娶了官绅之女,可惜福薄,也是贾家运道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