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了不起的事。
林如海将来为尚书,入阁为相,封爵也是必然。
还能赏什么?
好在林卿只有一个独生爱女,天子赐婚,择一世间少有佳婿,林卿此后再无羁绊不安,当一门心思为朝廷效力了。
贾芸又娶了妻,留在京中为质,此后再有子女诞下,这匹野马也就算真正套上了笼头。
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隆正帝和忠顺王一想起这个人选,便是觉得妙极。
难得的是……
那日召贾芸入宫,说起赐婚人选是黛玉时,那贾芸丝毫没有犹豫,一口便答应下来。
而且是眉开眼笑,显然极为满意。
这一下,可真是皆大欢喜。
隆正帝倒不是真的担心贾芸会造反。
就算有数万车马和超过十万的伙计又能如何?
无非是一个陆地版的漕帮,朝廷不会当成威胁。
伙计分散各州府县,忙碌不堪,京城只有几百人,最多数千人。
京营精锐三十万人,怕几千个伙计?
只是防微杜渐,按制行事。
也是防着有人说怪话,到时候反而麻烦。
多年皇子生涯,加上前两年受制于人,也是使隆正帝养成了谨慎小心的行事风格而己。
……
荣国府中。
黛玉心中惊疑难定。
老父将归,突有旨意,她怎么也想不出来是什么事。
屋中众人先也是惊疑,半晌过后,李纨突道:“可能是林大人要回京,陛下要赏赐妹妹,以示对林大人的荣宠。”
“此言有理。”
贾母在外也是站不住,进屋来坐着,听到李纨的话之后,贾母原本阴沉的脸色也是变的和悦起来,当即点头笑道:“这话有理,说的是了!”
凤姐儿也是笑道:“是的呢,刚刚突然这么一下,吓的我心突突跳,大嫂子这么一说,我就明白了。咱们林姑老爷回京任侍郎,人都说必任尚书入阁,皇上肯定要推恩到林妹妹身上的。”
屋中众人均是面露笑容。
看来是如此了。
贾母笑道:“凤丫头,算算时间你林姑父也快到了,赶紧收拾个院子出来与他住才是正经。”
这一下,凤姐面露为难之色。
她早就要收拾,但贾琏己经收到林如海书信,林如海拜托贾琏安排人去打扫老宅,这事贾琏己经接下来,早就安排人过去打扫了。
待凤姐将话说出来,贾母微微皱眉,不过还是道:“也罢了,林家五代列侯,在京中也是有祖宅的,如海要住自家便去住吧,他一个朝廷重臣,确实不好住在外家。”
若林如海年轻十来岁,又是中下品官员,住老丈人家没什么大不了。
本朝故事,包括前明,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
若是换了前宋,那就更广泛了。
因为宋朝有榜下捉婿的传统。
当然不是瞎捉,是双方谈条件,彼此合适,这才“捉婿”。
宋朝进士很多二十多甚至年过三旬都不成亲的,就是等着待价而沽。
前提是对自己要有自信,最少是通过发解试,也就是多次获得举人资格,中进士大有希望的那种,这种就不会急着结亲。
中进士后,京城的豪商大户,甚至是官绅世家,乃至外戚贵族,包括皇家,都会在新科进士中挑合适的人选当女婿。
贾母不悦的是,林如海似是压根没有过来住的打算,还没进京就打扫房子。
太生分了。
“好在玉儿在我这,不怕他不上门。”
贾母到底有些气,看着黛玉,气哼哼的开口。
黛玉心中一跳,赶紧走上前去,款款道:“老太太,非孙女不孝,只是和老父多年不见,今父亲大人回京,孙女自当到父亲膝下尽孝才是,荣国府这边,每常有闲了,孙女会过来给老太太请安。”
贾母惊疑道:“玉儿,可是有人给你气受?快说是谁,我定不饶她!”
说话间,贾母怒视王夫人,邢夫人,凤姐等人。
够格欺负黛玉的,也就这几个了。
“不能放林妹妹走。”
宝玉一听便是急了,赶紧道:“老太太,一定要留林妹妹,不能放回家去。”
黛玉原对宝玉还有些兄妹亲情,此时也只能摇头叹息,最终荡然无存。
这什么人啊。
一点事也不懂,不识好歹,也不知体谅他人。
把自己当什么玩具不成?
宝玉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