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需要给百姓创造出更多的谋生手段。
等到沈浩入城。
入眼的一切和他所想的差不多。
整个临京县几乎都是土坯房子和简单的木房。
有一些房屋房顶甚至没有石瓦,只有稻草。
而能看到的青砖房屋只有寥寥十几座。
哎,确实太穷了。
临京县周围的土地不仅很难种粮食,就连生长树木都有些困难,这也导致临京县的资源极度匮乏。
南风公子三人看着与京师截然不同的风景,满是震撼。
随着马车前进。
他们看到路边的百姓,几乎都是面黄肌瘦的,即便有一些看起来健康的百姓,也是身型黝黑消瘦。
很少有人是肌肤饱满,红光满面。
从没离开过京师的南风公子见到这一幕忍不住道:“怎么会这个样子,这里遭灾了么?”
他身边两位同窗也是如此表情。
仿佛看到了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
沈浩则淡淡道:“这才是目前大京百姓的常态。”
“此次春闱,你们应该发现许多高中的学子都要着急离开京师回到家乡任职,就是想着尽快回去改善家乡百姓的苦日子。”
南风公子沉吟片刻道:“沈伯爵,明明有那么多官员去帮助百姓,和临京县离京师只有二十里,这里的百姓怎么会活得如此艰苦。”
沈浩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你们都知道,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这样的道理。”
“也知道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可事实上你们真的懂如何让百姓富裕起来么?”
南风公子犹豫片刻道:“改善吏治,减少赋税,也可免费供给百姓春播的种子,都能让百姓活得更好。”
沈浩微微点头道:“这里都是书中教你们的办法。”
“可实际上,你说的所有办法都是治标不治本,无论是减少赋税还是免费供应春播种子都只是在施舍百姓。”
“实际上这么做百姓并没有富裕起来,只不过是在原有收获的基础上减少了一些支出罢了。”
南风公子感觉沈浩说得有道理,却又感觉不对,再次问:“沈伯爵,百姓减少支出,那不就是能留下更多银两,至少能让百姓吃得饱穿得暖。”
沈浩没有在讲大道理,而是道:“那你看临京县的百姓像吃得饱穿得暖吗?”
“这……”南风公子疑惑道:“所以我也没弄懂,临京县离京师只有二十里路,按理说以书本上教授的方法管理临京县百姓,临京县百姓不应该会这么苦。”
沈浩略微满意道:“能看出问题就代表着你会去思考这个答案,不过也不用那么麻烦,我只说两点,天灾和人祸。”
“无论是虫灾,旱灾,涝灾。亦或者生老病死婚丧嫁娶都会打破百姓目前平静的生活。”
“百姓目前只是活着,甚至活得不好。”
“如此情况下,他们面对任何一项风险,都有可能使其卖儿卖女家破人亡。”
“所以治理地方需要多种因素结合起来,很难有固定的办法。”
“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想要民富不能只给百姓来自朝廷的施舍,必须要告诉百姓如何活下去。”
南风公子和两位同窗陷入沉默,他们总觉得抓到一些什么,却又抓不住。
然后露出笑容:“走吧,许多事情不用着急去想。等我们去临京县府衙或许到了那你就会看到更真实的一面。”
南风公子三人点头,但还是忍不住在思索这个问题。
马车穿梭在街道上很快来到临京县府衙。
刚到府衙门口他们就听到了大片的吵闹声。
一人高声喊:“凭什么不让我们卖土地?”
又一人喊道:“我都已经和王员外谈好了要出售土地,再不出售土地我家就没钱治病了,我娘就会死。”
还有人抗议:“大人,你行行好吧,我家刚有银钱买土地,再没有土地种粮食,我家也要饿死了。”
“……”
一时间,各种各样的嘈杂声传入沈浩四人耳中,但全都是百姓在诉苦。
沈浩当即就明白这便是老墨书信中所说的困难。
此刻,临京县的县令也在不断给百姓解释。
他满面焦急,试图劝说百姓先回去朝廷一定会给他们一个说法。
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