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种植结束,已是十一月中旬,马上就是冬至,随着冬至来临之际,农事学堂终于开班,开班第一课,教授大棚种植和移栽技术。
在这个传统节气里,大地虽渐入寒冬,却也是孕育来年生机的重要时刻。
牛头村农事学堂,杨县令带着师爷和县承一起,跟着各村学员一起学习。
课堂上,春琼通过生动的讲解和直观的演示,将大棚种植的选地、搭建要点,以及各类蔬菜、作物移栽的最佳时机、操作步骤和后续养护诀窍一一传授给村民。
这份教案春琼花了半年的时间整理,从土地养护到作物施肥,再到大棚搭建和作物移栽,这是种地半辈子的郧乡县村民第一次听到关于种地的理论知识,他们一个个全神贯注,第一次直观地感受到原来种地也有如此多学问,一个个看着春琼,如饥似渴。
春琼看着下面一张纸朴实的脸和对种地知识的渴望,内心心潮澎湃。她深知农民们终年在土地上辛勤劳作,却因缺乏系统的理论引导,往往只能凭借祖辈流传的经验,在收成上难以有更大的突破。
如今,自己半年的心血没有白费,这些经过几千年积累的宝贵农业知识,得以在这个农业落后的时代传开,它如同一把把钥匙,即将开启他们走向科学种植的新大门。
她在心中默默发誓,一定要将更多实用的农业知识毫无保留地留给这个时代,让这片土地孕育出更多的希望与富足,让更多的人能够少一些饥寒交迫,多一点安居乐业,也不枉她来此走一遭。
将自己知道的理论知识讲完,春琼又带他们实地学习自己搭建的两种大棚。
在开课之前,春琼已让刘伯按照年初的步骤将大棚利用起来。油纸大棚,刘伯保存得当,油纸竟然完好无损,都不必春琼再花二两银子了。油纸大棚里还有部分辣椒、茄子和豆角苗,是水暖棚没有移栽完的。而水暖棚,除了长着辣椒茄子和豆角,还有一小块青菜和西红柿。
如今两个棚,都长着绿油油的苗。
牛头村的村民已经见过很多次,不少家庭都开始照做,所以他们已经见怪不怪,但其他村的人见了,除了啧啧称奇,对春琼和杨县令也更加信服。
“大姑娘,如今这天,我看您这两个大棚的苗都长得很好,几乎没受天寒影响,这也太神奇了!我们随便用哪个棚都行吗?还是在选择上有什么考究?”有村民不解。
春琼耐心的解释,“如今油纸贵,油纸大棚造价偏高,而水暖棚,则需要大量柴禾,需要家里有足够体力劳动力的。但两种大棚,若是按照我的要求搭建,都能达到同样的效果。今天两种大棚的原理大家都学了,你们可根据各家实际情况来选择。”
有的村民家里富裕些,可以直接选择油纸大棚,搭建简单,养护方便。水暖棚确实费柴。
“大姑娘可尝试过,这种烧柴的暖棚,一个冬天下来,大概要烧多少柴禾?”有村民问。
春琼沉吟片刻道,“如今这个季节,到明年二月底,如果烧的是粗柴,大概需要一万多斤。大家砍柴的时候,尽量选择粗壮的,耐烧的柴。”
一听要这么多柴,有人开始打退堂鼓,打算考虑油纸的,“若是油纸呢?需要多少银子?”
“我那个大棚,正好用了一版纸,二两银子。对了,选择油纸的时候,不能买普通的,要能够透光的。大家都知道,作物生长,是需要阳光的。”春琼一一解释。
“二两银子,这也太贵了!”村民议论纷纷,“我们一年种地,也不一定能赚几两银子!有这二两银子,我不如去买粮食了!”
春琼明白村民的困难,但她已经在尽力想办法帮他们解决困难,水暖棚就是为了省钱想出来的。想要改变现状,自己却墨守陈规,一成不变,既不愿花钱,又不愿出力,世上哪有这么好的事?
春琼冷下脸,沉声道,“方法我们已经传授,是否要用诸位可自行决定,杨大人和里正都不会强迫大家。”
见众人安静下来,春琼继续,“里正统计各村选择水暖棚的人家有多少,杨大人会安排牛头村村民去各村协助搭建,水暖棚水流循环需要些技术,大家第一次搭建,可能掌握不好技术,各村派人跟着牛头村村民学习,多看看就会了。至于请村民干活的工钱,诸位自行商量。”
“还有,水暖棚的水流循环,可保证一定空间内空气对流小循环,只能保证一定区域内的温度,若是超过规定面积,温度就达不到,大家千万要记住这点。”春琼再次强调。
“多谢杨姑娘。”春琼事无巨细地交待,村民们纷纷表示感谢。
“对了,大棚搭建各位抓紧点,种上些生长周期较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