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见状,纷纷跃跃欲试,各自拿起一捆水稻,学着春琼的样子在拌桶上摔打起来。¢1\9·9\t/x?t,.·c·o,m^一时间,稻田里满是此起彼伏的摔打声,与之前镰刀割稻的“沙沙”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曲更加热烈的丰收交响乐。
“这样脱谷确实快多了,也不用担心天气不好没法晒谷穗了。”
“对,就是这方法费力气,大家轮换着来。”
有佃农嘿嘿一笑,“不怕,咱庄稼人,有的是力气。”
有了拌桶的助力,脱谷的进度明显加快,只用了大半天的时间,十亩水稻就收完了。
佃农看着不远处一望无际的稻田,犹犹豫豫问春琼,“杨姑娘,您负责的玉米和水稻都收完了,姑娘日后想必不会来些皇庄。这拌桶,能否借给我们用?”
春琼望向佃农期盼的眼神,毫不犹豫地点点头,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当然可以,这拌桶本就是为了帮大伙省时省力,你们尽管拿去用。图纸我也会交给朝廷,估计要不了多久,你们村子就会有这拌桶了。”
佃农们一听,脸上顿时乐开了花,七嘴八舌地表达着感激。“哎呀,春琼姑娘,您可真是大好人呐!”
“就是就是,多亏了姑娘,今年收稻子轻松太多了。′j_c·w~x.c,.!c+o-m.”
春琼摆了摆手,谦逊地回应,“各位乡亲,这半年多来感谢大家对春琼的照顾,没有大伙齐心协力,我一个人也种不出这么多粮食。试验田能有今天的好收成,都是靠大家不辞辛劳,顶着烈日、冒着风雨,精心侍弄每一株庄稼。春琼在此感谢大家了。”
说着对众人拱手一礼。
众人被春琼的动作弄得有些慌乱,连忙七手八脚地回礼。那位憨厚的老佃农粗着嗓子说道,“姑娘可别折煞我们了,您才是真正帮了我们大忙的人。以前种庄稼,都是凭老法子,收成好不好全看老天爷。可您来了之后,带来了新的玩意儿,教我们新的种法,这才让咱的收成比往年多了不少,更让咱知道,种地原来也有这么多学问。要说谢,该是我们谢您才对。”
这时,一阵微风吹过,刚刚收割完的稻田里,稻草轻轻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
突然,一个小孩从人群中钻了出来,手里捧着一束刚刚在田边采的野花,怯生生地走到春琼面前,将花递给她,奶声奶气地道,“姐姐,这花送给你,你真好。¢u~s^i-p′m~a*x!.¨c¨o+m?”
春琼接过花,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她蹲下身子,摸了摸小孩的头,说道,“谢谢你,小家伙。这花真好看。”
春琼看着大家真诚的面容,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待此批水稻移交后,我便会回家。诸位日后若有农事上的想法或者疑问,可以给我写信,送至京城食光里食肆或者年年有余鱼庄都行。各位乡亲,咱们山高水长,后会有期。”
刚才给春琼送花的小孩扯了扯春琼的衣角,仰着脑袋问道,“姐姐,你还会回来吗?”
春琼笑着捏了捏他的脸蛋,“若是有机会,我定会再来看望大家。”
在众人的注视下,春琼登上回京的马车。林木则留下水稻后续的晾晒称重和交接事宜。
到了京城别院,春琼开始整理试验田种植报告。玉米的数据现成的,可以首接取用,还要等水稻晾晒后称重。水稻也属于试验田的一部分,试验效果也需要汇报。
好在最近天气好,几个大太阳下,这十亩的水稻就晾晒差不多了,林木将稻谷移交皇家府库后,同时带回来水稻的产量。
见到林木,春琼迫不及待第问,“林木哥,快说说这虾稻共生的水稻产量如何?”她也很想知道虾稻共生模式下的水稻,能够增产多少。
林木脸上难掩兴奋,咧嘴笑道,“姑娘,这次虾稻共生的水稻产量比普通种植高出不少,十亩地一共收了足足五十石稻谷 ,平均下来每亩比之前多了将近七斗!”
春琼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激动地双手一拍,“太好了!果然和咱们预想的一样,虾的粪便能肥田,还能帮忙除虫,让水稻长得更好。”
说着,她赶紧拉着林木坐到桌前,摊开纸笔。“快,把详细数据都告诉我,种植亩数,每亩植株数…如此算下来,虾稻共生能让水稻增产百分之三十左右,当然肯定有有机肥的功劳。但这种模式确实不错。”
“重点是,稻田里的虾还能带来其他收益。”林木在旁提醒。
林木坐定,身子前倾,认真道,“姑娘,这次一共种了十亩试验田,水稻增产,虾的产量也很不错,十亩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