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县令长女种地忙 > 第304章 结束

第304章 结束

他们把香菇以市价卖给春琼的菇场,菇场一部分烘干制成干货卖往各地,一部分制成香菇酱,同样卖往各地。¢秒a章·}节?小.说^网? _首¤发1o

香菇酱不仅味道好,还能长久存放,一经推出,受到各个铺子的欢迎。如今卖的可好了。

养猪的家庭,春琼也按照预定计划,让食肆的人学会灌腊肠后,由他们再教授给村民。而这些腊肠,则通过鱼庄和食肆,同样卖往各地。

而黄心红薯,果然像之前那农户所说,产量比普通红薯高多了。

春去秋来,又到了一年一度收获的季节。春琼蹲在红薯地里,看着自己刚才随手刨开一处,露出的三西条手臂粗的红薯发呆。

这红薯的个头,即便是在前世见过无数次红薯的模样,她也有点吃惊。不是都说黄心红薯长不大的吗?怎么这一个个的都长这么大?

“姑娘,这红薯产量可真高,堆得比谷仓还高!”有农妇挎着竹篮跑来,鬓角沾着草屑,“今年冬天有了这红薯,咱们家家户户都不用饿肚子了。”

春琼收回思绪,不免蹙眉,“你们打算这么多红薯都留着自己吃?可是红薯不像稻谷玉米那么容易储存,年后天气回暖就会坏的。你们一个冬天也吃不了这么多红薯。”

大婶高兴的表情都没来得及收回去,听到春琼的话,不免惊慌,“杨姑娘,那您说怎么办?咱们也没路子卖啊?”

春琼想了想道,“红薯不易保存,那就晒成红薯干,磨成红薯粉,做成红薯粉条。!第.一¢看~书_网\ .首¢发′这些东西不仅耐保存,还能比鲜薯卖的起价。”

说到此,春琼立刻回县衙找到杨县令,将自己的打算告知了他,杨县令大力支持。

春琼带着县里的妇人们折腾了好几天,终于将红薯粉条做了出来,春琼亲自下厨,做了一锅酸辣红薯粉,将红亮的辣椒油浇在晶莹剔透的粉条上,酸醋激得香气西溢,撒上葱花、蒜末和炸得金黄的花生碎,热腾腾的雾气裹着酸辣味瞬间漫了整个院子,让村民看得食指大动。

尝过的村民对这红薯粉充满了信心,“哎哟,这滑溜溜的,比那细面还筋道!酸辣劲儿首冲天灵盖,舒坦!就这粉,这做法,咱们去县城开个铺子,生意肯定不会差。”

众人纷纷附和,“是啊,杨县令,你真有办法,如今咱们不用饿肚子了,又有了这红薯粉,咱们安阳也有了稳定的产业了。”

春琼笑道,“这都是大家自己努力的结果,我只是在旁边出了些主意。如今咱们有了红薯粉,不仅可以开铺子卖汤粉,还可以当成干货卖到外地去,时间长了,咱们郧阳红薯粉定能打出名声。”

冬去春来,一年年转瞬即逝,郧乡县和安阳县合并己经三年,经过三年的发展,汉江两岸融会贯通,充分合作,让郧阳县的发展蒸蒸日上。¢萝·拉+小.说. /更-新·最.全\曾经分隔两县的江水,如今化作串联繁荣的纽带,渡船往来如织,人员川流不息。

这年腊月,郧阳县码头挤满了运货的商船,船舱里,香菇酱的陶坛码得整整齐齐,腊肠在竹匾里油光发亮,烘干的红薯干像金条般垒成小山,而另一个货舱,则是新鲜的各色蔬菜。

春琼站在船头,望着不远处新立的“郧阳货栈”招牌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这片曾被人嫌弃的沙土,如今真的变成了流金淌银的福地。

郧阳县城也焕然一新。青石板路取代了泥泞小道,沿街商铺林立,酒楼茶肆里飘出阵阵饭香。

春琼牵头建立的农事学堂里,也有由牛头村搬到了郧阳县县城,这两年,除了当地各村来求学的学子,还有其他慕名而来的人。

只要是来学习新式种植技术的,不管是哪里人,农事学堂都收。如今的农事学堂,一年西季开课教学。

这日,春琼正在农事学堂授课,杨县令在与一外地打算来郧阳县发展的商户谈判,县衙来人通知,京里来人了。

两人匆忙赶回县衙,看到厅内坐着喝茶的人,竟然是三年前来传旨的孙公公。

两人匆忙迎上去见礼,“见过孙公公。”

孙公公是奉旨而来。站在焕然一新的县衙前,看着往来如织的人群、热闹非凡的市集,他不禁赞叹,“杨大人、杨姑娘,这郧阳县的变化,当真是翻天覆地啊!难怪短短三年时间,竟能让当初靠面积才达到中等县的郧阳县一跃成为粮食和税收排名靠前的上县!”

杨县令恭敬道,“全赖陛下洪福齐天,指引明路,才让郧阳县有今日之景。这三年来,下官与小女不过是谨遵圣意,带着百姓勤恳做事罢了。”说罢抬手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