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三国:王业不偏安 > 第133章 抉择

第133章 抉择

身伤病,不知能活到哪日!”魏延继续忿然开口,却是不知孟琰心中如何复杂。

“若国失大将,这份无上军威岂不白白浪费,到了那时,难道就对大汉有益吗?!

“孔明就是想压我一头,不愿给我出头的机会!”

孟琰听到此处已是脸色刷白,赶忙紧张地朝四周望去。

见到身周皆是魏延亲兵,才暗松一气,随即讷讷道:

“镇北将军所言确有道理…我…我先回阵去了。”

魏延见状一滞,自觉失言,但也不以为意,以孔明为人,不会在意他说的这些话。

只是想到自己子午谷奇谋被驳,今日猛攻破敌之策还是被驳,一时郁郁难平,抬首望天后怒声大吼:“先帝,我魏延何日才能出头?!”

问天之后,其人胸中郁懑不减更增,当即起身从架上夺过兜鍪,率两百亲兵往敌阵杀去。

三丈将台上,诸葛牙纛下,丞相与杨仪、费祎等人很快便发现了擅自出阵的魏延。

杨仪当即怒声大骂:

“丞相,魏延这厮根本就不知大局为何物!

“方才建策弄险也是,此刻擅自出阵亦然!

“依我看…”

不待其人言罢,丞相辄以羽扇令其噤声,其后无奈叹了一气:

“不论何时,只要是大汉臣子,便皆有建策之权责。

“而事到如今,不论是文长伯圭的激流勇进之策,还是公威你反驳他们二人的稳妥之策,都没有对错,只关乎抉择。

“陛下授我升旗建纛之权,则抉择之责,在我一人,你们莫要因建策再起龃龉。”

“可是丞相……”杨仪仍认为魏延孟琰二人弄险之策全无是处。

丞相知晓他要说什么,遂摇头:

“正如文长、伯圭所言,司马懿派出来这两万部曲,战心不振,兵甲不利,显然并非精锐。

“而文长所言,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也没错。

“我大汉如今拥精锐之师,锐盛之气,若行激进勇猛之策,确有不小几率能很快击破眼前这两万魏寇,使魏寇丧胆失魄。

“而行稳妥坚守之策,与眼前魏寇久持消磨,也诚如他们所言,大有老我师兵,颓我士气之可能。

“兵者诡道,胜负难料。

“不到最后一刻,谁也不知这些抉择是对是错。

“我不能全算,最后也只能是凭感觉择一而行,不敢说必无谬误,唯愿不坏大局而已。”

丞相言罢,不再理会杨仪,扭头将目光往骊山台地投去。

此时,魏军派往骊山台地纵火的万人队伍,已全部登上台地。

片刻后,又全部消失在丞相视线当中,进入台地腹地去了。

约摸一刻钟后,台地上终于冒起滚滚浓烟,并向台地下吹来,空气中渐渐出现草木焦糊的气味,教人有些呼吸不畅。

陈式走上将台,急切相问:“丞相,骊山台地火起,我们要不要派出部曲,联合台地上的吴班,围杀登台那支魏寇?”

丞相闻言再次望向骊山台地。

虽看不见台地上火势究竟如何,但彼处滚滚浓烟已是冲天而起,并在东南风的作用下,直向司马懿所在的魏军中军卷去。

由此观之,这火并非登台魏军所为,而是留守台地的吴班所纵。

“今日战局关键不在侧翼,就在我们这座八卦阵中。

“彼处不论输赢都无关大局,司马懿既派人去前,便已输了一筹,若强攻彼处,于我更加有利,是故无须理会,坚守此阵即可。”

漕渠以北。

将台之上。

刘禅望见台地突然火起,心中忽然紧张:“子龙将军,丞相何不派人阻止魏寇登台,难道是那片台地已被丞相放弃了?”

由不得刘禅不紧张,须知,丞相之所以到那座台地立寨,除了封锁新丰外,

另一个原因就是那座台地居高临下,易守难攻,并具有视野优势,可以从容指挥。

所以按理说,按刘禅所想,丞相应该就在那片台地!

赵云收起同样的忧心,宽慰道:

“陛下无须忧心,我想丞相大概不在那座台地,而在八卦阵内居中调度。

“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了,魏延虽也演练这八卦阵二三年,但他用兵刚猛,与眼下这座八卦阵所呈的稳扎稳打之势并不相合。”

闻听老将军此言,因台地火起而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