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三国:王业不偏安 > 第167章 民屯?农庄

第167章 民屯?农庄

虽然以十税一的田税颇重,当服徭役者谁也逃不掉。

但丞相法令严明,以密网束下,除田税、口赋、算赋等正税以外的苛捐杂税几乎被禁断,也尽最大可能杜绝某个丁壮一年内被重复摊派徭役的恶性事件出现。

百姓心里有杆秤。

他们能咬牙接受赋税沉重,也能硬着头皮接受徭役繁苦。

但他们难以忍受苛捐杂税名目混乱,豪强大宗横征暴敛。

也难以忍受一年重复反复征收,次数最多时甚至能达十四五次的口赋算赋,却诉苦无门。

至于终年服役不得归家,还要自备干粮苦熬岁月,在丞相治蜀以前也是时有之事。

于是在丞相统揽一国之政后,蜀中百姓尽皆交口赞颂。

等到丞相在蜀中大兴水利,重视农事民生,推行一系列利国利民的政令举措后,蜀中百姓便开始把丞相高高举过头顶,褒而赞之,崇而敬之。

关兴、赵统、麋威等人知道先帝与丞相治蜀前的蜀中是什么样,也知道之后是什么样。

于是当他们真正见识到行政能力近乎废驰的关中郡县,治理能力究竟是何等落后荒谬,对丞相之治国也就越发佩服。

一行人在田埂上走着。

很快又来到了那条沟渠附近。

刘禅忽然站住,看向陈祗,道:

“关中诸郡县,基本上为豪强大宗所把持。

“这些在籍的民户百姓,连基本的铁制农具都不能保障,家中几无存粮,抗风险能力实在太差。

“一旦遇到天灾,存粮无法抗到来年,要么这么卖身卖田依附于这些豪强大宗,要么就像今日所见,投于沟渠而死。

“被当地豪强大宗强征徭役,也没人帮他们说话。

“但关中新复,负责底层行政的小吏不足。

“朕…有个想法。

“不如建立农庄,设立农官,将这些在籍民户集中管理,朝廷集中对他们进行帮扶,增强他们的抗风险能力,奉宗以为如何?”

农庄?

陈祗一滞,忐忑问道:“陛下的意思是,效仿曹魏那边的民屯吗?”

民屯?

似乎是。

但,也不是。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