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但有吩咐,安定诸羌无有不从!”
大汉的最高统治者竟然屈尊降贵跟区区羌人联姻,足可谓前无古人。
着实没有比此事更能彰显大汉天子对羌族怀柔之态度的事了,也没有能比此事更能彰显汉羌二族紧密联系的关系了。
此事一旦促成,与大汉合作,为大汉光复大业献绵薄之力,将不再是他杨条一人、一部之事。
整个安定羌,绝大多数想过安定日子的部落酋豪、勇士,都会愿意为大汉肝脑涂地。
因为大汉光复的事业,从现在起也有他们羌人的一份了。
只要大汉光复,他们安定羌,乃至陇右诸羌,将来或许都能摆脱羌人这一带有歧视意味的标签,与汉人融为一体。
也即天子所言:血脉相融,民俗相化。
刘禅见杨条抱拳抱得慷慨激烈,知其决心。
余光又瞥见外围的羌族耆老并无警惕、戒备之情。
便知汉羌联姻之事,于羌人而言确实算得上极大的震撼,道:
“归义侯应知,伪魏有鲜卑、乌桓、匈奴诸族相助,靠着鲜卑、乌桓匈奴的骑士、战马,练出了一支号为天下名骑的虎豹骑。
“而归义侯应也看到了,莫说是精锐的虎豹骑,单是田豫、牵招二将为曹魏练出来的并州轻骑,其精锐程度也略略过于关西的羌、氐骑士。
“不论是接下来尽复凉陇,还是将来与伪魏大战于中原,没有一支真正的精骑在手,我大汉便不敢说与曹魏有一战之力。
“且说西面的凉州,地广两千里,既无人丁,又无水路,仅靠步军,根本不可能将之收复。
“东面的中原更是一马平川,千里平原,若无一支精骑,就连粮道都不能守住。
“至于两军对阵之时,更须得天马精骑,方可摧敌锋锐,破阵如锥。
“所以,朕希望归义侯能说服安定诸羌酋豪,尽出安定战马、骑勇,统归于朝廷,听命于丞相。
“一是由朝廷施行马政,培育更加精良的战马。
“二是练戎治兵,由丞相以安定诸羌勇士为兵,为大汉练出一支足可以纵横天下,比虎豹骑更加精锐的天下精骑。”
杨条一滞,随即瓮声言道:
“陛下,这有何难?能成为大汉帐下鹰犬爪牙,安定诸羌勇士,求之而不得!”
刘禅却是摇头:
“此事听来简单,实则难矣,其中最要紧之处,朕也不怕与归义侯直言。
“乃是朕与丞相深知,诸羌勇士勇则勇矣,然素性疏放,难受汉家法度、军中律令约束。
“既不能约束,便如一盘散沙,难堪大用。
“非但如此,倘诸羌勇士不能唯大汉军令是从,法度是遵。
“反而纵情恣肆如前,或劫掠四方,或侵扰百姓。
“一则有损大汉国威国格。
“二则兵以治为胜,不在众寡,不在散兵游勇。倘法令不明,赏罚不信,金之不止,鼓之不进,虽百万之众猛如虎豹,犹群羊耳,无益于用。
“是故,朕非但欲使归义侯说诸羌酋豪勇士统归于朝廷,还必须以军法、国法部勒。
“罚一人而三军震者,罚之。
“赏一人而万人悦者,赏之。
“如是,倘无归义侯时时说合诸羌酋豪勇士,晓之以情义,动之以理利,终难施行。”
赏赐的时候还好说,真到了羌人犯法需要责罚,甚至诛斩时,就需要杨条从中斡旋,使羌人尽量不生不满乃至反抗之心了。
而这种事情,可以想见,在一开始的时候是一定会发生,且常常会发生的。
杨条听到此处,终于明白大汉究竟想做什么,犹豫了片刻,再次上前拱手,振声出言:
“不论如何,臣定当竭力!陛下许我安定诸羌移居关中,于我安定诸羌百姓可谓有再生之德,诸羌酋豪勇士不是不懂恩仇的,断无不为陛下肝脑涂地之理!”
刘禅闻此,赞许地拍拍杨条的胳膊,肯定道:
“拱卫长安北疆的重担,就交给归义侯了。”
言至此处,刘禅才将他今日特意穿来的玉钩革带从腰间解了下来。
而后两步走到杨条身后,就在大庭广众、众目睽睽之下,为那位神情呆滞,根本没有反应过来天子想做什么的归义侯亲手系上。
“归义侯堂堂九尺大汉,更于大汉有伟绩殊勋,纵是在朕面前,但凡不触犯国法军规,亦不当再卑躬屈膝而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