挣脱罪恶的枷锁,迈向光明的永生之路。
四、耶稣作为逾越节羔羊:完美的赎罪祭
逾越节,这一在《出埃及记》 12 章中被浓墨重彩描绘的盛大节日,承载着上帝拯救以色列民族的深刻历史记忆。在那个充满紧张与期待的夜晚,每个以色列家庭都谨遵上帝的诫命,宰杀一只无瑕疵的羔羊,并将羔羊的血仔细地涂抹在门框上。当灭命的天使巡行埃及大地时,看到门框上羔羊之血的家庭,便被上帝的慈爱所庇佑,逃过了死亡的厄运。这一庄重而神圣的仪式,在新约的启示下,被揭示为耶稣基督救赎工作的重要预表。
约翰福音 1:29 中,施洗约翰望见耶稣走来,便情不自禁地高呼:“看哪,神的羔羊,除去(或作背负)世人罪孽的!” 耶稣,这位道成肉身的圣子,如同那逾越节中无辜的羔羊,以自己的完美无瑕和无私牺牲,成为了人类罪恶的赎罪祭。他没有犯下任何罪过,却甘愿走上十字架,承受苦难与死亡,用自己的鲜血为人类的罪孽买单。他的血,如同逾越节羔羊的血,具有强大的救赎力量,使我们这些本应承受上帝公义审判的罪人,得以在他的慈爱中找到庇护,免去了因罪而应得的刑罚,获得了与上帝和好的机会,开启了通往永生的希望之门。
综上所述,《出埃及记》中这些看似古老而遥远的事件,实则蕴含着深刻而鲜活的属灵意义。它们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在圣经的宝库里闪耀着神圣的光芒,共同构成了一个关于救赎历史的宏大叙事。这些预表和预言,如同指向耶稣基督的明亮指针,在历史的长河中坚定不移地引导着人类的信仰之旅,使我们在追寻上帝救赎的道路上,不断领悟其深邃的旨意,感受他永恒不变的慈爱与大能,直至最终与那位实现了所有应许的弥赛亚——耶稣基督,面对面地相遇,沉浸在他永恒的荣耀与慈爱之中,永享安息与幸福。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出埃及记》宛如一座熠熠生辉的灯塔,其记载的诸多事件并非仅仅是往昔岁月的陈迹,而是以一种深邃而神秘的预表(types)或影子的形式,精妙地展现了耶稣基督的神圣工作,编织出一幅跨越时空的救赎宏图。
一、过红海:洗礼与救赎的壮丽前奏
当我们将目光投向以色列人过红海这一震撼人心的历史场景时,便仿佛开启了一扇通往神圣奥秘的大门。那奔腾翻涌的红海,在上帝的奇妙作为下,一分为二,露出干涸的海底,以色列人怀着敬畏与坚定的信念,从这条神奇开辟的道路上安然走过。这一伟大的事件,在保罗的阐释中,被赋予了深刻的属灵意义。他在哥林多前书 10:1-2 中庄重地宣告,以色列人“都受了洗归入摩西,在云里、海里”。这绝非是一场普通的渡海之旅,而是一场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洗礼仪式的预演。红海的海水,宛如洗礼之水,将以色列人与过去的奴役生活断然隔绝;而那遮蔽天空的云柱,则如同圣灵的庇佑,引领着他们迈向新生的征程。这与基督徒通过水和灵的洗礼归入基督的历程何其相似!当信徒踏入洗礼之水,他们便与旧有的罪恶自我告别,在圣灵的感化下,获得了崭新的属灵生命,从此踏上追随基督的道路。
进一步探究,以色列人从红海彼岸逃离埃及法老的奴役,这更是一场伟大救赎的生动象征。红海的分开,不仅仅是地理上的奇迹,更是上帝拯救大能的彰显。它为以色列民开辟了一条逃离苦难与死亡的希望之路,使他们挣脱了法老残酷统治的枷锁。同样,耶稣基督的死和复活,也为深陷罪恶泥沼的人类铸就了一条通往永生的光明大道。他以自己的牺牲,打破了罪恶对人类的禁锢,使我们得以摆脱罪的奴役,重获自由与新生。正如那红海的海水,虽曾是阻挡以色列人前行的障碍,但在上帝的手中却化为拯救的通道;耶稣的受难,看似是一场悲剧,实则是上帝救赎计划的关键一环,为人类带来了永恒的救赎与希望。
二、吗哪:从天而降的生命之粮
在以色列人漫长的旷野漂泊岁月里,上帝的慈爱与供应从未间断。每天清晨,当他们从睡梦中醒来,营地周围便会神奇地出现一种被称为吗哪的食物。吗哪,这来自天上的神奇馈赠,洁白如雪,状如芫荽子,味道如同用蜜和薄饼制成,它成为了以色列人在艰苦环境中赖以生存的物质保障。然而,其意义远不止于满足肉体的饥饿,更是一种深刻的属灵预表。
耶稣在约翰福音 6 章中,以吗哪为喻,庄严地宣告自己就是“从天上降下来的生命的粮”。他向世人阐释,以色列人依靠吗哪维持了四十年的旷野生活,而相信他的人,也将因着他而获得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