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当铺都没有吧。
这件事就这么愉快的决定了,雁许从大石头上站起来,打了个困顿的哈欠,他将册子放进裤兜里,低头用力的搓了搓脸,回屋用冷水冲了杯苦的要死的冰美式,才勉强将瞌睡虫赶走。
表现不好的人,是不配睡觉的。
等到雁许洗了把脸换上干净得体的衣服,再次出门时,已经接近五点,天微微亮了。
雁许按着之前记下的路线下了山,走到村落的聚集地时,正好五点半,山里的人家起的早,这个时候已经有人醒了,远远的便能听见公鸡打鸣的声音,雁许走到第一户人家门前时,正巧碰上包着头巾的老阿姆端着脸盆往外倒水。
他抿了抿嘴,侧身避开青石板上溅起的细碎水花,大大方方的走上前去,先客套而礼貌的大声招呼,“阿姆,早上好,可以耽误您两分钟的时间,帮我一个忙么?”
托与生俱来的好相貌的福,对方很快便欣然同意。
简单聊过两句后,雁许这次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详单,问道,“您好,可以方便问一下,您家有这些食材吗?”
很快,他就得到了今天的第一件物品,一个有点老的大南瓜,临走前对方还很热情的告诉他谁谁谁家可能会有他想要的东西,可能是因为昨天晚上睡前蹭了蹭幸运之神皮卡丘的缘故,雁许今天的运气很不错,只跑了四五户人家,很快就凑齐了想要的东西。
顺带还摸清楚了村内大致的农作物种类和人员分布情况,这个村子的现存人口在三百多接近四百,大部分人都处在刚刚脱离贫困,向小康进发的中间缓冲地带。
除去包括小孩家在内的零零散散的几户人家住在半山腰上,剩下大多数处在较为平坦的河谷地带,呈扇形四散分布,地里成亩种植的作物则大多以玉,土豆,荞麦为主,也有人家种了小菜,但数量不多。
大致的情况和他来之前查过的资料中大差不差,整个村子约莫有四分之三的青壮年外出打工,老龄化较为严重,村里的学龄前儿童上学较早,每天要走大概五里的山路,去周边的镇子上学,老人们中年龄较小,身体硬朗的,每天早上五到六点左右,会骑着三轮车去镇上的早市去卖,腿脚不便的则在家做做手工活刺绣等,攒到每月一次的集市上去叫卖。
雁许还从交谈中提取到了几个
关键的信息,一、这里的菜卖不上价,因为地方偏远的缘故,整个周边的镇县,物价都很低,这就代表着预先设想过的通过小批量零售,获取资金回笼的模式,正式宣告破产。
二、整个村落和政府扶贫工作人员的联系非常紧密,几乎每家每户都挂着评分表,各项评分指标下,偶尔底栏上贴着的照片和名字,会进行一定程度的重合,这代表着这个地区至少拥有一支中型规模及以上扶贫团队,或许和官方部门合作,会是一条更快达成目的的捷径。
雁许记下了其中几个人的名字和联系方式,打算等回去再仔细琢磨。
三、隔壁的几个大村落有过口头协议,每月会举办一次大集,日期固定在每个月的十五号,人流量会非常多,要是想做些什么,是个非常好的机会。
但战线拉的太长,而且雁许有种预感,节目组并不会让他们平稳的度过这次旅程,那么之前制定的计划二也可以pass掉。
他低头划掉了下山前制定的计划中的前三页,在看上去可行性最大的计划三那栏打了个红圈,转身往回走。
整体来说,这次下山非常值。
就是这个村子里的人太热情了,见面就邀请他去家里喝啤酒,雁许一开始还说自己对酒精过敏,却被告知没事的,这个度数低,跟水一样的。
热情的村民大哥反手就掏出来两大瓶凉山口服液,转头就要往他手里塞,拒绝还很坚持的给他倒酒,可雁许想起来之前在直升飞机上试着喝过的那罐冰啤酒,下意识就对这种冲鼻的东西敬谢不敏。
他走的时候,步伐匆匆的带着菜,几乎可以说的上是落荒而逃,之后便一律统一口径说自己昨天感冒了,出来前吃了头孢。
好在效果很不错,就是节目组发的五百块钱很不经用,都没买什么东西,就在不知不觉中花了五分之一走,雁许生平第一次觉得手头有些拮据,但还是谢过了帮忙送菜的村民大哥,等他拖着满载而归的箩筐回到了临时住的小破屋外时,小孩还在睡觉。
雁许便将处理食材的地方放到了屋外,还没忘记躲开节目组的摄像头。
他从一开始挥刀的生涩,到后面逐渐上手,只花了差不多两首歌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