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的元旦午间,凛冽的北风在屋外肆意呼啸,上海倭租界内的一间居酒屋却温暖如春。赵父焦虑地坐在桌边,不时抬头望向门口。
终于,一阵细碎而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宁静,包厢的门被轻轻推开,身着华丽和服的倭国驻沪领事馆二等秘书走了进来。
赵父见状,连忙起身相迎,脸上堆满了恭敬的笑容:“哎呀,二等秘书大人,您终于来了!赵某可是久闻您的大名,今日能亲眼见到您,真是让我这小屋蓬荜生辉啊!”?
二等秘书微微点头,礼貌地回鞠一躬,用略显生硬的中文回应:“赵科长客气了,我也对赵科长大名如雷贯耳,今日得见,实乃荣幸之至,请坐吧。”?
两人落座后,赵父连忙招呼服务员上菜,同时与二等秘书聊起了些闲散话题。
随着菜肴的陆续上桌,气氛也渐渐变得融洽起来。赵父边品尝美食,边不时观察二等秘书的神色,寻找着合适的时机。
终于,在一次举杯共饮之后,赵父趁着二等秘书饮酒之际,不动声色地从怀中摸出一封密封的信件,悄悄推送至二等秘书的桌边,同时低声说道:“二等秘书大人,这是余副市长的亲笔信,请您务必过目!”?
二等秘书低头瞥见桌边的信件,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光芒。小心翼翼地拆开信封,取出信纸仔细研读起来。屋内顿时陷入了一片寂静,赵父紧张地注视着二等秘书的脸色。?
过了许久,二等秘书才缓缓抬头,目光平静地望向赵父,语气沉稳地问道:“赵科长,对于倭华亲善一事,您有何独特见解呢?”?
赵父闻言,连忙再次举杯,恭敬地答道:“二等秘书大人,倭华友谊源远流长。如今华国内忧外患,百姓生活困苦,军阀混战,社会动荡。若能借助贵国之力,促成两国友好合作与共同发展,那将是造福两国人民、惠及子孙万代的大好事啊!”?
二等秘书闻言,微微颔首,缓缓开口:“赵科长言之有理。倭华两国若能携手合作,确实有望共谋发展。”?
赵父闻言大喜,连忙连连鞠躬道谢:“多谢二等秘书大人!若此事能成,华国人定当铭记大倭寇的大恩大德!”?
二等秘书轻轻摆了摆手,端起酒杯,轻轻抿了一口,然后缓缓说道:“赵科长,您也知道,如今的国际形势错综复杂,两国之间的关系更是微妙……”
赵父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希望的光芒,两人继续边吃边聊,话题逐渐从国际形势转到了家常琐事。
赵父趁机提起了赵小宝的安排:“……吴淞桥之事也是受军情处刘章的侄子拖累,好在犬子能欣然醒悟,最后还救了贵国的富下有民先生,有消息传军情处将对犬子不利,恳求二等秘书大人让犬子成就倭华友善的典范,安排其进倭国早稻田大学就读经济!”
“哈哈!赵科长消息很灵通啊!”
“哪里!哪里!只是一个父亲对儿子的关心多一点而已!”
“看在余副市长的面子上,赵小宝同学今晚会安排上船,尽快就读早稻田大学!”
赵父站起身来,向二等秘书深深鞠了一躬,感激地说道:“二等秘书大人,今日能与您共聚一堂,实乃赵某之幸,感激您的帮助和指点。”
二等秘书也站起身来,回鞠一躬,语气诚恳地说道:“赵科长客气了,你我心系两国友好。希望我们都能为两国友善贡献一份力量。今日就此别过,愿我们后会有期。”
说完,两人相视一笑,握手告别。赵父悄悄把身旁的公文包放到二等秘书手里,目送对方离去,心中充满了期待和希望,为犬子,也为余副市长一脉找到一个最好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