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大哥去复诊,用什么理由再“顺路”跟着去看看那位“挺实在”的林清大夫了。
袁宝和袁保国回到家,袁妈早已在客厅翘首以盼,眼神里的探究和期待几乎要溢出来。
一见儿子回来,立刻迎上去:“回来了?怎么样?那大夫技术好不好?人咋样?”
保国被母亲这阵仗弄得有点不好意思,但还是老实回答:“嗯,技术很好,肩膀松快多了。林大夫人……挺不错的,很专业,也细心。” 他把手里的草药包递给母亲,“喏,这是林大夫给配的外敷药。”
袁妈接过药包,像捧着什么宝贝,嘴里念叨着:“那就好,那就好。专业好,人好,那就好……”
她目光灼灼地转向袁宝,袁宝心领神会,微微点了点头,给了母亲一个“放心,有谱”的眼神。
袁妈脸上的笑容瞬间灿烂得像朵花。
接下来的日子,袁保国按林清的医嘱,按时去“康宁”复诊。
起初两次,袁宝还能用各种理由“顺路”跟着去,在候诊区暗中观察(或者说,通过小9的“实况转播”监听)。
小9的汇报越来越乐观:
【接触频率增加,目标对象(袁保国)紧张指数持续下降,主动交流意愿提升。话题从单纯病症扩展到日常习惯(如久坐看书)、养生小常识。】
【林清医师对目标对象反馈良好,评价:配合度高,性格温和,反馈清晰。互动氛围:融洽,自然。】
【检测到目标对象复诊前整理仪容频率显着上升(如特意梳头,换下沾有中药味的外套)。初步判定:好感度萌芽。】
袁宝知道,火候差不多了。
大哥这个闷葫芦,能主动整理仪容,已经是天大的进步!
再跟着去,反而显得刻意,可能让大哥不自在。
她决定放手,让缘分自然发展。
机会很快就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降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