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太傅踏入御书房,见到萧景川后,立刻行礼:“陛下,臣今日特来向您禀报小南逸皇子在上书房的出色表现。”他的声音微微颤抖,眼中闪烁着激动的光芒。
萧景川放下手中的奏折,脸上露出关切的神情:“哦?快说来听听。”
李太傅向前一步,说道:“今日诗词课上,讲解李白的《静夜思》,彼时窗外微风轻拂,树叶沙沙作响,似在和着这古韵浅吟低唱。小南逸皇子突然发问,询问李白为何低头思故乡以及其故乡所在。那问题问得新颖,其他学生都未曾想过,足见他思维的独特与活跃。他开口的瞬间,原本喧闹的鸟鸣都似安静了下来,像是也在倾听这充满灵气的疑问。”李太傅一边说,一边比划着,仿佛又回到了课堂上。
李太傅向前一步,眼中闪烁着异样的光彩,说道:“今日课堂上,臣教诸位皇子学习《弟子规》。起初,臣逐字逐句、抑扬顿挫地诵读,‘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本想着让孩子们多跟读几遍,加深印象,再详细讲解其中的深意。”李太傅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脸上满是感慨。
“可谁能想到,仅仅读了一遍,小南逸皇子便已然将全文铭记于心。就在臣准备再次诵读时,他突然站起身来,清脆响亮地背诵起来,那声音犹如黄莺出谷,清脆悦耳,一字一句,毫无差错,甚至连臣诵读时的节奏和韵律都模仿得丝毫不差。”李太傅一边说,一边激动地比画着。
“当时,书房内所有的皇子都惊得目瞪口呆,臣更是震惊得半晌说不出话来。
如此过目不忘、举一反三的天赋,实在是臣生平仅见。此子若能精心培养,将来必成大器,为我朝社稷立下不世之功啊!”李太傅越说越激动,声音也不自觉地提高了几分。
“还有书法课,臣教写‘仁’字,窗外飘来阵阵花香,伴随着微风轻轻拂过。小南逸皇子认真观察,下笔写得结构工整、笔画有力,对书法的领悟力远超同龄人。
他专注书写时,整个书房仿佛都被他的认真所感染,变得格外静谧,只有毛笔在纸上摩挲的沙沙声。”李太傅眼中满是赞赏,对小南逸的表现赞不绝口。
萧景川听着,脸上渐渐浮现出欣慰的笑容:“如此看来,南逸确实聪慧过人,这离不开太傅的悉心教导。”
李太傅连忙摆手:“陛下过奖了,小南逸皇子天资聪颖,勤奋好学,是难得的可塑之才。若能好好培养,将来必能成为国家栋梁,为我朝社稷立下大功。”
萧景川听后,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眼中满是自豪:“南逸自幼聪慧,如今看来,果不其然。这离不开太傅的悉心教导啊。”
李太傅连忙躬身行礼,谦逊地说道:“陛下谬赞,小南逸皇子天资卓绝,勤奋好学,是他自身的努力和天赋使然。臣不过是略尽绵薄之力,引导一二罢了。”
萧景川微微点头,思索片刻后说道:“以后就有劳太傅了!”
“臣遵旨,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所托。”李太傅郑重地回应道。
待李太傅告退后,萧景川依旧坐在龙椅之上,他微微后仰,脸上挂着一抹难以掩饰的笑容,那笑容里满是为人父的骄傲与对孩子未来的期许。
他的手指轻轻敲打着扶手,脑海中不断浮现小南逸机灵的模样,心中暗道:如此喜讯,定要早些与皇后分享。
片刻后,他转头看向身旁垂手而立的小径子,声音中带着几分愉悦:“走去皇后宫里。”
小径子一听,立刻挺直了腰杆,扯着尖细的嗓子高声应道:“是,启驾!”这声音在空旷的御书房内回荡,惊起一阵轻微的回响。
不多时,萧景川在一众侍卫和太监的簇拥下踏上了前往皇后宫殿的宫道。
此时正值午后,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在地面洒下斑驳的光影。
微风轻拂,宫道两旁的花草随风轻轻摇曳,仿佛在跳着欢快的舞蹈,连空气中都弥漫着淡淡的花香,似乎也在为小南逸的聪慧而庆贺。
萧景川步伐轻快,时不时抬头看看天空,心中满是温情,想到小南逸背诵《弟子规》时的聪慧模样,忍不住嘴角上扬。
很快,他们便来到了皇后宫殿。宫殿门口的宫女远远瞧见皇上,连忙屈膝行礼,声音清脆又响亮:“皇上驾到!”这通报声如涟漪般在宫殿内传开。
皇后正在殿内处理宫务,听闻通报,手上的动作顿了一下,眼中闪过一丝惊喜,急忙起身,快步迎向殿门。待萧景川走进宫殿,她微微福身,行了个标准的宫廷礼,柔声道:“陛下今日怎地有空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