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翠兰是个传奇女子。
这倒不是说她的前半生有多么跌宕起伏。
而是因为她虽然出身那样一个奇葩的家庭,情绪竟然能这么稳定。
至于奇葩到了什么程度……桃桃不知道具体的,只知道别人一听张翠兰是南山公社张家村“张老五”那家的人,都会纷纷竖起大拇指,感叹她情绪这么稳定真是不容易,真不像老张家的后人。
张老五家的大名声名远播,隔壁公社都知道,恐怖如斯。
大过年的,张翠兰压根不想回娘家。
她以前也没回过。
但是这次比较特殊。
年初五是她老娘的九十大寿,再不回去看看,以后估计就见不着了。
张翠兰对她老娘还是有几分母女感情,听到消息,便收拾东西准备自己回去一趟。
是的,自己。
她不准备带任何孙女。
她怕孙女们进了老张家的门会被影响到。
倒不是说张家人都作奸犯科。
事实上老张家三代贫农,不论是成分还是别的那都光荣得很。
只是他们……呃,脑回路异于常人,运气也非常糟糕。
现在当家的张老五是她五哥,她是张家最小的女儿,上头两个姐姐三个哥哥。
反正张翠兰和他们关系都一般。
但是桃桃很纠结。
在去看看热闹和躺家里看小人书之间。
桃桃纠结了半天。
最后决定:“我要带着连环画去太姥姥家!”
张翠兰很不想带:“乖桃桃,你在家等奶回来。”
“我要去嘛,奶,我都没见过太姥姥。”
这话一出,张翠兰也犹豫了。
确实,她老娘也不知道自己的孙女们都这么聪明。
上一次联系,还是桃桃取名、和吴英断亲后后送了一封信。
老娘在回信里表达了对她未来的担忧。
又说要过继一个她哥哥的孙子给她。
张翠兰懒得回。
倒不是怕什么吃绝户。其实老张家比她家有钱多了。
而是她哥的孙子,她怕他遗传了他们的神经病。
哦,老张家也没有精神病遗传史。就是他们的行为真的太过神经。
再加上张翠兰其实不在乎留不留后,退一万步说,老二那里不有个男娃了?
只是姑娘们长大以后兜里没点钱不行,她才一直都为攒钱的事犯难。
既然没有兄弟护着,那得给孩子们多留点钱。
钱这玩意儿可比兄弟管用多了。
要是再过继一个,岂不是还得多一个要钱的手?
养不起养不起。
她和老娘之间的关系就是这样,互相之间爱搭不理,不回也无所谓,不回信的潜在意思就是:“你这是什么屁话我不同意。”
几十年都是这么相处的。
不过嘛,其实还真可以带着孩子去见见老张家的人。
她反复想了一遍,说:“那行,你和兰花收拾收拾,咱们婆孙三个去。”
这都不用问梅花和梨花,
一是两人忙着看书学习。
二是,两个年纪大的孩子已经去过一次……呃,印象不太好。
果然,桃桃把这事儿一提,大姐还没说啥,梨花已经先道:“我不去,浪费时间。”
梅花则道:“我……我还是留在家里看书吧。”
这下桃桃更好奇了。
她好奇的时候不会追着问。而是憋着自己的好奇心。
保持最完整的惊喜体验!
初四下午,张翠兰就蹬着自行车准备出发了。
给她老娘的礼物,她带了半斤肉,半斤家里的薄荷糖,一罐腌黄瓜条,两斤薄荷茶叶,大有报纸包三层,大油纸包一层,再用一段红绸带扎起来,看着像模像样。
桃桃一看礼就知道,这应该是关系比较好。
拜访关系不好的人家时,她奶连根葱都欠奉。
红旗公社和南山公社是隔壁,但是前山沟村和张家村虽然都是依山而建,离得却挺远,而且之间是蜿蜿蜒蜒曲曲折折的小路。
下午蹬自行车出发,傍晚才能到地方。
桃桃躺在拉车里睡了一觉,快到地方的时候听到了什么声音,迷迷糊糊爬了起来:“姐,这啥动静?”
只听不远处一阵敲锣打鼓的动静,这也就算了,她话音刚落,一声惊天唢呐骤然响起,与之一同响起的还有一道高亢的女音——
“王老头啊!你死得冤枉啊!”
桃桃一个激灵,醒了。
什么什么,是什么好康的热闹?
她扒拉着挡板,抬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