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110圈套(上)
吴潜的态度让晏然意外,她没想到事情如此顺利,心里既高兴又紧张。
回到无有斋,她大剌剌地躺在床上,两手交叉垫在头下,暗自祈祷:若老天爷能助她手撕了覃岚峰,她甘愿减寿十年。
她望着床头上坠着的羊脂白玉鸡心佩,这是十岁那年生日,隋静姐姐送她的礼物, 历历在目的往事,坚定了她誓不罢休的信念。
绮云把她丢下的粉底布靴收到床脚, 又将窗纱拉上半截,点上熏蚊香,便掀帘出去了,今日她高兴,因为知道子升没有随同温廷言去云南,而是留在金陵,绮云不自觉地哼起小曲,高高兴兴地去外屋绣手帕去了。
俗话说:由简入奢易,由奢入简难。
覃岚峰自入赘蔡家,很快就适应了“朱门酒肉臭 ”的日子,蔡小姐将生意转交相公,自己则安心过起圭壁操持的日子。
覃岚峰好歹在金陵衙门里当过差,见过大世面,不同乡间野汉般见识浅薄,且又有功夫在身,相貌俊朗,虽没读过几天书,可有老天爷的偏爱,使他混身上下透着书生气度,这种文武交织的气质反差,特别招人喜爱,一时他在苏州商界,风光无两,各色人物都愿意与其结交。
覃岚峰每日都荣光焕发地往来应酬,他不知道,此时正有一个巨大的网等着他钻。
这日,苏州知县在一品阁设宴,覃岚峰等几家数一数二做生丝生意的老板应邀赴宴。
时任知县姓姚,字弼臣,安徽千秋里人,成化年进士出身,家里无根基,在应天府八品典仪的位置上混了十年,籍籍无名,后不知用了什么招数,打通了上面一个大官的关系,讨来苏州县令这个肥差,上任后,便广交当地商贾士绅,大力发展本地经济,本地商人大获其利,私下送他不少真金白银做为回馈。
众老板知道,知县设宴必定有好买卖相商,各各都准时赴约,推杯换盏,叙尽闲话,很快便个个酒酣耳热,肚满肠肥,席间,有个性格耿直的忍不住问道:“大老爷今日邀我们过来,不会只是品这一品阁的新菜吧?”
姚知县抹着嘴笑道:“新菜要品,然后也有好事相告。”他翘起油汪汪的嘴角,特别享受做大人物的感觉。
众人闻听大悦,眼睛里闪着金灿灿的光芒,“是何好事?”
姚知县夹起一个水晶虾饺,塞进嘴里,嘴角流着油,也不知擦,他向眼前富商卖起关子,“你们可知道当今圣上最宠哪个女人?”
众人不解其意,面面相觑,一个头戴万字纹皂色头巾的富商道:“谁人不知,咱们如今的皇上,后宫空虚,现在身边只有张皇后一人,自是最宠张皇后。”
众人纷纷点头应和,心里却笑:当皇上还只纳一个妻子,还不如我们这些平头百姓。
大家你瞅瞅我,我瞅瞅你,眼里交流:听说足下的五姨娘刚为足下诞下麟儿,恭喜恭喜!另一个眼神回道:同喜,同喜,兄台不是也刚刚纳了小姨入门,坐享齐人之福嘛!兄台有福气啊!
大家眼表心意,嘴上却不敢胡诌八扯,其中一个年纪最大的商贾拱手奉承道:“当今圣上,是难得明君,宵衣旰食,夙夜在公,为民谋福, 以致于连纳妃的时间都没了,我等有幸活在太平盛世,遇到这样一位明主,真是九世修来的福气!”
覃岚峰点头说是,恨自己笨嘴拙舌,说不出这等动人的场面话。
姚知县哼了一声,他知晓商人最是心口不一,心里想一套,嘴上说一套,手里干的是另外一套,这些人放到官场,也都是好手,他忽然对阿谀奉承的场面没了兴趣,于是,一连摆手道:“得,得,得,你们别编词了,我今日请各位来,是想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一个让大家发财的机会。”
众人竖起耳朵,终于等到正题。
“明年二月,皇后大寿,”姚知县道:“内务府已经发了采购清单到江宁制造局,清单中,江南的丝绸是采购大项,”他眼睛狡黠地扫视了一圈众人,最后把眼神意味深长地落在覃岚峰脸上,悠悠道:“谁家若能承揽了这桩生意,那就发大财了!”
众人皆笑。
这生意虽好,但很难落到自己头上,多大脑袋戴多大帽子,虽说朝廷每年都向民间招标采购,但谁不知道这其中都是内定的,他们不过是陪跑的一员罢了,就算是有幸中标,扣除四处打点上贡的使费,最后能进自己口袋的银子微乎其微,故嘴上说“这真是一个好消息!我们一定尽力参与,能为朝廷献力,是我们的福气,是苏州人的骄傲!”可心里却并不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