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脆实行两班轮换制,所有八个食堂同步作业,统一调度者仅何宇柱一位。
“何师傅,就拜托你了!”
副厂长李来访食堂厨房,“你看该如何部署?这八个食堂全都等着你号令呢!”
“没问题!”
何宇柱答道,“把各位厨师分为两个队伍,分别指挥一组助手交替工作。”
“自午夜启动烹饪工作,我将依次指导,日间班负责监控炉火及准备蒸馒头的工作。”
“原材料的清洗与切削备料,则交由夜间班组完成。”
“好的,就这么办!”
李副厂长随后发布指示,八个食堂全体进入战备状态。
尽管尚不确定工人对新菜单的反馈如何,但已经开始调动了一些资深厨师参与推广工作。
与此同时,何宇柱简单向家里报了备,并调整了自己的生活节奏:白天休憩,半夜上工。
最关键的无疑是首日。
如果工人能够在第一天认同这款大骨汤,何宇柱就考虑连番几日持续为其烹制。
他如此煞费苦心,无非是希望能够获得工人们的赞赏与尊敬。
这份荣誉对何宇柱而言,就像一件强有力的保护罩,促使他更加竭尽全力。
首日的反响超乎预期的美好。
工人们品尝着香气扑鼻、味道醇厚的大骨汤,无不点头赞许,认为汤里的白菜、土豆和粉丝同样美味。
此时各食堂只供应这一主肴——大骨汤拌菜。
由于厨房方面早已预计到了这一点,在分发食物时保留了一部分作为自己享用的份额。
即使工人们得不到额外的肉类或其他肉食,但他们依旧对此满意,这对管理层而言也是不小的安慰。
接下来的焦点将是评估此菜肴的营养价值。
表面上看,汤液并不见太多的油脂漂浮。
另外,在烹饪期间,何宇柱也并不吝啬地添加猪油,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现今猪肉及其制品已是稀缺资源。
因此,食堂启动了倒班制,而何宇柱则需通宵忙碌至次日中午,远比其他人更为辛苦。
但同时,他的勤奋也为他赢得了众多赞誉,特别是赢得了广大工人们的认可与好评。
这种美味佳品激起了众人的好奇心,成为了人们讨论的话题之一。
在物质文化相对贫乏的年代,日常生活的小事便是最佳的谈资。
于是,何宇柱之名逐渐扩散开去,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人物!
……
周末早晨,何宇柱与家属回返院落。
前院,三叔阎埠贵依旧在场,见到何宇柱归来说道:“小柱,你回来了?”
“三叔,早上好!”
何宇柱回应着打招呼。
“柱子,你工厂里的那个大骨汤真有那么好喝吗?”
阎埠贵显然是有话想说,这消息已经传开了。
“是的!”
何宇柱点头回答,“不过这汤费调料、费柴火,您是不是也想试试?”
“调味的事情我可以帮忙,但是食谱就别找我要了!”
阎埠贵笑着摆手,“我只是觉得,猪大骨挺便宜的,又不要肉票,不过汤里的油水不多,仅仅是好喝罢了,不合算啊!”
阎埠贵这么一算,感觉确实不合适。
何宇柱微笑着点了点头,心想这个老头真会算计。
“既然您不想做了,那我回家了,家里还有很多事等着我呢。”
何宇柱说着,推着自行车朝中院走去。
妻子李雯丽已经先一步回到家,正抱着儿子在门口等他。
何宇柱急忙打开门,接着生起煤炉,开始打扫卫生,李雯丽在一旁抱着儿子观看。
不一会儿,何雨雨也回来了,“嫂子!”
“哦,小文轩又长胖了好多,真是可爱啊!”
何雨雨放下自行车,逗起何文轩来。
何宇柱打扫完屋子走出来,“雨雨,快去整理你的房间,我去买菜。”
“雯丽,你也进屋休息吧,抱孩子辛苦了!”
“好的!”
雯丽抱着孩子进了屋,屋内已被打扫得一尘不染,暖气也已经开启。
何宇柱洗了洗手,准备去买菜。
虽然这只是一种表面动作,但不买菜怎么做饭,实在说不过去。
然而,当他正要推车出门时,秦淮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