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皆随行。
还有丁先生——丁淑荣与文锦母女,亦被江洛算在随行“使臣”之列里,一同赶赴边关。
她二人是鸿胪寺旧人的妻女,尤其丁淑荣的罗刹语水平为使臣十一人中最顶尖,又不授官位,只暂有职权,江洛塞她们进使臣队伍没遇到什么阻碍。
——她是女正使,挑两个同性别的下属怎么了?
尤其她拿出西汉女外交家冯嫽的功绩后,更没人能说“女子为使无先例”了。
谈判队伍在四月二十一日出发。
昭昭已经提前一日送入宫中,就安顿在紫宸殿西偏殿,离皇帝的寝殿几步之遥,呼唤相闻,身边共有三位女官、两位自幼相伴的乳母、两个丫鬟和十二个宫女、八个内侍服侍……皇帝见到昭昭就抱起来夸,亲自带江洛去看昭昭的屋子……
江洛让自己放心。
使臣十一人,虽全部挑选的五十岁以下、身体健康的中青年,但大半骑术不精,因此赶路还是乘车。
丁淑荣和文锦与江洛同车。
车内宽敞,还坐得下两个随身服侍的丫鬟并一位女护卫。
自出发起,江洛便没说一句话,一直在凝眉思索。
长路无趣,车内昏暗,又不便书。
丁淑荣估量着有半个时辰了,便问:“大人在想什么?”
“在想……”江洛换个姿势坐,笑道,“下回再领到紧急差事,不能先回家了。该和旁人一样,先把要紧的事办妥再回。”
“旁人”……便比如林如海。
别的朝臣怎么做,她也该怎么做。
有别人要出紧急远差的时候不先把各项事务理顺,却回家找女儿的吗?
——没有。
所以,下不为例。
丁淑荣想一想,便叹道:“本还想说大人对自己要求太高了……又可怜二姑娘,可仔细一想,其余大人领差不顾家中,似乎是理所当然的寻常事。”
“是吧?”江洛一笑。
“枯坐无趣,不如来讲罗刹内政吧。”她说,“从丁淑荣起,到文锦,再到我,先讲罗刹王室的谱系。”
这是离京之前她便分与众人需要掌握的资料。
今日先查丁淑荣和文锦,明日换个车坐坐,把每个人都查三遍,就该到边关了。
不过,她没能顺利把每个人的学习情况都检查三遍。
从京中到原本的东北边境,直线距离约有两千里远,走官路乘车快马加鞭赶路,若在合适的季节,约十至十五日能到。
但现在的东北边境离京中足有四千余里,如此赶路二十来日,谈判队伍里大半人都支撑不住,只能躺在车上,坐都坐不大起来,如此还要考他们……江洛觉得自己也不是什么魔鬼……算了。
五月二十四日。
江洛抵达大齐北疆小城,也是此次谈判约定的地点:
赤金。
这与其说是“小城”,不如说是“小镇”,人口尚不足千,从南缓步走到北只需不到一刻钟……比京中林府大不了多少。
谈判团队并未安顿在城内,而是住进了城外三里远的大营中。
赤金城临河。
河对岸三里远,便是罗刹的军队。
罗刹的谈判人员已经抵达,但大齐另一位关键人物——林帝师、林督军,还有三日才到。
而谈判约定是六月初一日开始。
是以大齐谈判团队有充足的时间修整。
在军中用过第一餐饭,于数十人护卫下,江洛来到赤金河边散步。
北疆的暑夏也并不炎热。甚至天已黄昏,金色的夕阳洒在赤金河上,微风吹起,江洛竟然感觉到了几丝清凉。
入目是翠绿繁茂的枝叶,肥沃的黑土地上,边城百姓种下的稻谷迎风起伏。
等到秋天,稻谷丰收,树木也会层层变成金红,河里会跃起数尺长的肥美大鱼,林间俱是膘肥体健毛皮丰亮的走兽禽鸟。
这是何等的好地方。
即便冬日苦寒难捱,一年竟有半数时间都要迎对霜雪……可每一寸土地的存在都有意义。
“京杭运河上夜风潮闷,”江洛笑对疏桐说,“这里的晚风干爽清凉,真是一地一风,一地一景。”
此次随行护卫的一百禁军与二百神机营军士之首恰是疏桐。
几年过去,疏桐的身量已长到了无论如何都再假扮不了丫鬟的高度。
江洛已算高挑,她走在江洛身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