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红楼]林氏一品夫人 > 第 131 章 番外:迟不迟(二)

第 131 章 番外:迟不迟(二)

他们只记得姐姐三岁开蒙,五岁上学,苦十余年,三元及第不负天分与辛苦,便忘了她也是父亲母亲的孩子,在上书房书十年,受尽天下良师教导了吗?

下一科春闱在三年后。

晚三年升任尚书而已。

她不急。-

但陛下有些急。

陛下年已五十有五,近年常觉身体衰老,颇有些忧虑将来。

陛下叹说:“若朕就在这两年内去了,太子顶不住群臣质疑,竟不许你再升任,如何是好?”

林迟觉得太子并非陛下所忧心的这般软弱犹疑。

她既这般替太子说了,也表达了自己想参加科考的另一方面理由:“终归更名正言顺。”

诸般事情只有自己亲自做成功过,才能说一句简单。

她想让所有人闭嘴,就要考出让他们心服口服的名次。

今后,她想在“万般皆下品,惟有书高”,“非进士不得为尚书”的环境下证明科举没有意义,就要先站在科举考试的最顶端。

陛下仍然不乐。

陛下骂人:“朕登基快三十年,从未大兴土木劳民伤财,连选秀只选了一次,如今想提拔能臣,还要看这些人的脸色!”

陛下数着:“朕登基才二十七年,并非整数……朕和太后、皇后都非整寿……立太孙太早……明年似乎是与皇后大婚四十年整了……”

陛下笑道:“近二三十年,大齐吏治清明、国富民强,连胜倭国、罗刹、佛郎机三国,又近十年风调雨顺,就以此为由,明秋加开恩科!”陛下问:“昭昭,你看如何?”

林迟笑:“我定不使陛下失望。”

陛下忙唤人:“夏守忠!快传人拟旨!”-

(w)?()

林迟开始一边在工部兼尚书事,一边准备科考。

(w)?()

其实她多年将精力专注于研究和公事上,对幼时所学的举业书籍文章已经不甚熟悉了。

?想看巫朝尘的《[红楼]林氏一品夫人》吗?请记住[。?]的域名[(w.)]??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w)?()

不过,父亲年未七十便致仕,仍被陛下极力留在上书房教导皇子、皇女、皇孙,时而参赞军政要事,但终究比从前清闲许多,便将大半精力用在教导她举业上。

(wx)?()

还有十五年前三元及第的姐姐,十八年前选为翰林的姐夫,亦为翰林出身的江家舅父,及上书房十余位当世大儒……林迟拥有的师资力量,甚至胜于从前的姐姐许多。

她按部就班,进度飞快地追赶着“能考中举人”那条线,同时,没有耽误任何工部的正常工作。

只是对新式建筑用料的研究难免放缓了。

林迟认为,为考中进士做出一定的让步是值得的。-

大齐永泰二十七年,九月。

长安县主、工部左侍郎林迟在顺天府乡试中位列第二,为亚元。

她的文章质朴平实、见解深刻,远超众考生,唯独在诗文辞藻上略逊一筹。而今科顺天府乡试的主考官偏爱华丽辞藻,认为这一份卷子用词过平,力排众议,点出名次。

试卷皆是糊名,众考官不知答题者为谁。揭名发现第二为长安县主时,想改也不能了。

榜上举子的文章按例会被誊抄示人。

解元与第二名亚元的文章深远程度着实相差过大,且亚元为造福百姓许多的长安县主,今科顺天府考官的公正便受到了极大质疑。

众考官说分毫不惧是不可能的,尤其主考官,的确因个人喜好压了长安县主的名次。

但在舆论进一步发酵前,鹿鸣宴上,解元之后,林迟向诸考官、举子敬酒一杯,笑道:“我的确文才有缺,近月要更精进才是了。”

舆论平息。

众皆心服长安县主。

翌年春。

恩科春闱放榜,林迟夺得会元。

四月,殿试后,含元殿传胪,陛下金口,亲点林迟为状元。

林迟升正二品工部尚书,时年二十有六岁。-

在“一门三进士,姐妹双状元”的盛名传颂中,林迟在紫宸殿听陛下操心她的终身大事。

“你看,先生与师母……日渐年老了,林御史也与谢侍郎有了结果,只有你孤零零的,连个伺候的人都没有。”皇帝叹问,“京中这许多青年俊才,就没有一两个能入得你眼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