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赵建蹲下身,指着水泥模具说道,“这模具做出来的水泥墩,和天桥下藏尸的水泥墩大小几乎一模一样。”
江阳走过去,仔细观察着水泥模具,脸色愈发凝重。“看来这个小杨很有嫌疑。”
接着,赵建在房间的书架上又发现了一本破旧的书——《沉默的羔羊》。他翻开书,里面关于水泥藏尸的段落被人用红笔圈了出来。
“江队,你看!”赵建把书递给江阳,“这本书里讲的藏尸方法,和凶手的作案手法太像了。”
江阳接过书,眉头皱得更深了。“种种迹象表明,这个小杨很可能就是凶手。他不仅有作案动机,还有可能模仿书中的方法进行犯罪。”
“那现在小杨人在哪里呢?”赵建站起身,环顾着四周,仿佛小杨会突然出现一样。
江阳和赵建开始向周围的邻居打听小杨的消息。可邻居们都说,小杨平时沉默寡言,很少和人交流,大家对他的了解少之又少。
只知道他在这个村子里租了一年多的房子,其他的一概不知。
回到警局后,江阳决定从范川的遗物入手,看看能不能找到关于小杨的线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和赵建仔细地整理着范川的遗物,不放过任何一个小物件。终于,在一个破旧的电话本里,他们发现了写着“小杨”的电话号码。
“太好了,有电话号码就好追踪了。”赵建兴奋地说。
江阳立刻联系了技术部门,对这个电话号码进行定位。
很快,结果出来了,电话的使用人此刻正在天中市隆阳区。
“出发,去隆阳区!”江阳站起身,拿起外套就往外走。赵建和其他警员迅速跟上。
他们来到隆阳区,根据定位找到了电话的持有人。然而,眼前的一幕却让他们大感意外,电话的使用者竟然是一个年轻的女子。
江阳走上前,礼貌地出示了证件:“您好,我们是警察。请问您是这个电话号码的使用者吗?”
女子有些惊慌,点了点头:“是……是我,怎么了?”
“我们在找一个叫小杨的人,这个电话号码之前是他在使用。”江阳注视着女子的眼睛,试图从她的表情中找到一些线索。
女子一脸茫然:“小杨?我不认识啊。我这电话卡才买了几个星期,之前的事我真的不知道。”
江阳和赵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疑惑。江阳继续问道:“您是从哪里购买的电话卡?有没有相关的购买记录?”
女子赶紧拿出手机,翻找着购买记录,同时说道:“我是在附近的一家营业厅买的,当时就是图方便,没想到会出这种事。”
江阳接过女子的手机,查看了购买记录后,对她说:“麻烦您跟我们去一趟营业厅,我们需要核实一些情况。”
女子虽然有些不情愿,但还是跟着江阳他们来到了营业厅。
在营业厅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他们联系到了通信公司。
经过通信公司的反馈,原来小杨使用的这个手机已经几个月都没有使用了,通信公司在收回号码后,又将其重新发放,所以才到了这个女子手里。
“线索又断了。”赵建有些沮丧地说。
江阳却没有放弃,他思考片刻后说:“虽然电话号码这条线索断了,但我们不能灰心。小杨不可能凭空消失,他肯定还在某个地方。我们重新梳理线索,从他的人际关系、生活习惯入手,一定能找到他的踪迹。”
三
天中市警局内,江阳坐在办公桌前,手中的笔无意识地在文件上敲打着,双眼布满血丝,紧紧盯着面前那叠关于水泥藏尸案的资料。
这起案件已经陷入僵局多日,每一条线索都像断了线的风筝,消失得无影无踪,让整个办案小组都陷入了深深的挫败之中。
“江队,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啊。”赵建推门而入,一屁股坐在旁边的椅子上,满脸疲惫与无奈。
江阳抬起头,揉了揉太阳穴,声音沙哑:“我知道,可现在实在没有新的突破口。”
就在这时,一名负责外围调查的民警匆匆走进来,手里拿着一张写满信息的纸,语气中带着一丝兴奋:“江队,有新线索了!我们发现一个叫王军来的人,之前和小杨有过不少接触。”
江阳和赵建立刻站起身,走到民警身边。江阳接过纸,快速扫了一眼上面的内容:“王军来,是范川手下的工人,在施工时摔断了腿,小杨还在医院照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