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时节,乡村田地上忙碌非常。
东河村以水稻闻名,穿插着稻田鱼、稻田蟹销售。
田间地头上,老乡们在各自的责任田里辛苦插秧。
他们衣着俭朴,戴着草帽,在耕地里手持秧苗,插入水田里,插秧的动作如行云流水般流畅自然。
偶尔他们会抬头看向不远处,拖拉机手驾驶着拖拉机正在翻地。耕犁缓慢而轻松地把土地处理成适合插秧的松软度,省掉人工拿着锄头锄地的辛劳。
“好家伙,这可真快啊。再有十亩地,今天都能耕完。”
“金队长昨天还说等到夏天不需要咱们在大太阳下面灌溉,她买了水箱和喷雾器,拖拉机可以给庄稼送水还可以喷洒农药。今年说不定能是个丰收年。”
“咱们算是享福了,怪不得都愿意省吃俭用买拖拉机,这真是个干活的宝贝。拖拉机手工分高我也理解了,确实辛苦啊。”
在地里插秧的人们将目光落在不远处的拖拉机身上,三台拖拉机相邻工作,有两台拖拉机驾驶员穿着一模一样的工作服,而且都为女同志。
这在别的村子难得一见的景象,在东河村却很自然。
大家看着她们驾驶着拖拉机在地里来来回回,开始觉得很新鲜,时间久了,也就习惯了。
最近全村上下都在赶春耕。
天五点半亮,青梅五点半和赵小杏一起到地里耕地干活。
晌午十点,干了一早上活的俩人被换下拖拉机。
小燕骑着刚学会不久的自行车,自行车后车座绑了个藤编的竹篮子。
到了地方,她把塑料布往树下面铺好,摆上给她们加餐的鸡蛋和大饼,再放上一壶温水。
青梅大早上精神抖擞地干活到现在,也没看她多累,只是觉得略有点枯燥乏味。回头要是有收音机就好了,高低放在拖拉机里放歌曲。
她靠着树下惬意地吹着春风,咬着大饼。小燕看她占了手,就在她边上帮她剥鸡蛋。
赵小杏比青梅晚一步过来,看她嘚嘚瑟瑟样儿,笑道:“你看看你现在,就跟地里有小媳妇送饭的臭老爷们一样。”
小燕把鸡蛋递给青梅,青梅咬了一半,抬头跟赵小杏嘟囔着说:“你就跟干活不中用的臭老爷们一样,现在才来大饼子都冷了。”
小燕差点成为童养媳,又经过赵小杏的耳濡目染,把人生目标从狭隘地嫁到别人家里做媳妇,立志成为自强不息的独立女性。
小燕小声说:“给小梅姐姐送饭我乐意,给别人我不乐意。”
赵小杏掐着她的脸说:“给我送你不乐意啊?”
小燕笑着说:“我也乐意。”
青梅看着小燕忽然说:“脸上好像长了点肉。”
之前从大河里捞起来,有心病加上家里对她也不好,脸颊都是凹进去的,今天看到脸色红润了些,眉宇间也少了忧愁。
小燕不大好意思地说:“家里就属我吃的最多。”
青梅想着她的年纪也才十八,这还是按照虚岁算的。在青梅原先的年代,这妥妥地就是个青春期少女,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多吃点很正常。
“咱们家不差你这一口,你吃的再多也没有杏儿吃的多。”青梅笑嘻嘻地说。
赵小杏转瞬间明白青梅的意思,坐在塑料布上,说:“我吃得多那是健康,符合劳动人民的胃口。”
小燕抿唇笑着说:“那咱们都要健康。”
青梅在边上吃完加餐,小燕把在家练习的字给青梅看。青梅把作业本检查一遍,抓紧时间回答小燕的问题。
小燕想在家帮别人做衣服挣钱,青梅让她把学习放在第一位,把夜校老师的课都学会,将文化基础打好。
小燕哪怕再想做衣服,也听青梅的话,安安心心地学文化。
她上的扫盲班课程,相当于小学一二年级的程度,几乎是照着课本讲的。青梅让她跟赵小杏俩人必须掌握这些知识。
用不了两年高考就要重新开始,青梅希望她们能抓住高考的机会,哪怕第一年考不上,多考两年那也是可以的。
在七八十年代,大学生文凭的金贵程度远超想象,它的重要性,能完全地扭转一个人的人生,青梅就必须让她们抓住时代的机遇。
吃完加餐,小燕又骑车回去。等到中午一点再过来送午饭。
春耕时节,拖拉机从早到晚不停不歇,差不多十四五个小时连轴转。
就这样忙活几日,青梅瓷白的皮肤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