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二章 大胆猜测
庆历二年八月,为了加强对西夏的防御,赵祯先是复起韩琦与范仲淹,官复原职。
同时对重要州城加大防守力量,特别是延州、并州两地,各增加了五万守军。
易守难攻的朔州调拨了十万发箭矢,刚刚修复但并不十分牢固的金明寨,有神臂弓和小弩车的防守,反而没有增加多少兵力。
没有受到过任何攻击的渭州,也加派了一万士兵进行防守。
宋军的调动,被西夏的安插在境内的探子得知,在损失了十几人以后,探子终于是将情报送了出去。
此举也惊动了赵祯,他感觉西夏又要来犯事了。
有了两次的失败经验,赵祯这次提前召开了相关军事廷会。
夏竦、韩琦、范仲淹以及张启等边境高官,全部被责令限时到达京城。
“诸位爱卿,我军的频繁调动和增援,已经引起了西夏人的注意,想必你们有些人也知道了。”
夏竦等人微微点头,前不久他们才处决了几个探子,就连张启的豫州也抓了一个。
“这次无论如何,不能再输了,否则我宋国的颜面何在?再不打一个漂亮的仗,北边的契丹人怕是要压不住了。”
赵祯说这些,也是有原因的:就在第二次宋夏战争失利后,北边的辽国秘密派了使者来京,要求很简单,希望宋国的岁贡增加一倍,态度极其强硬。
这次召见并不是公开的,辽国人还美名其曰给赵祯留面子。
赵祯当时并没有答应,当即叫来了吕夷简一个人,跟他商议在辽国边境增加屯兵的想法。
吕夷简身为首辅,宫中的耳目不少,整个京城也有大量耳目,他早已发现辽国人秘密进城。
正当他要下令逮捕,却发现他被宫里的人接走了。
吕夷简为了探个究竟,早就托人打听清楚了,此刻赵祯提出要向辽国边境增兵,他心中确定了情报的真实性。
“圣上,为何您突然有此想法?我们与辽国已经几十年未动兵戈了!贸然增兵,怕是会引起不必要的猜忌。”
“吕相,我们迟早与辽国有一战,加上西夏两次战争失利,朕有线报,说是辽国边境军队调动频繁,朕也是为了以防万一。”
赵祯身为皇帝,肯定是要面子的,他不可能实话实说。
吕夷简也就继续装糊涂,一直劝说赵祯不能捕风捉影,而且西夏才是现在最需要防备的。
“朕何尝不知,这几日得知辽国边境情况后,日夜寝食难安,就怕他们伙同西夏,东西夹击我们,到时候再调兵,怕是来不及啊。”
吕夷简不愧是当朝第一宰相,他学着赵祯一样,面露焦急之色,在养心殿着急的走来走去。
一不小心,左脚绊右脚,竟然还摔了一个跟头。
李德全赶紧上前搀扶:“吕相,您悠着点!”
“多谢李公公!”吕夷简表示了感谢。
好像这一跤摔的开了窍一样,吕夷简揉着自己的膝盖,略带痛苦的说道:“圣上,臣觉得增兵还是不妥的,不如这样,把每年的岁赐提高一倍,臣刚才算了一下,增加一倍的情况下,每年不过百万贯,与军费想比,不值一提。”
赵祯心中暗喜,不住的点头,内心不住的夸赞起他,有了吕夷简这番话,不正好可以顺水推舟么?
到时候要是消息走漏了,吕夷简自然也会出来揽下这件事情,既满足了辽国的要求,也保住了自己的面子。
可他还要装一下子:“吕相,这恐怕不好!不如明日早朝一共商议一番?”
吕夷简多聪明的人,直接揽下了这件事情,由他去跟晏殊沟通,秘密进行,美名其曰不给言官们留下话柄。
“好!那此事就由你去办,务必保密!”
“臣遵旨!”
在吕夷简的操办下,辽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满意的回去了。
后来这才有了赵祯向西北边境屯兵的事情,不仅仅是为了抵御西夏,也是为了不让辽国有借口再次增加岁赐。
所以赵祯讲出刚才的话,就是心里憋着一口气,这次无论如何都要把西夏人给打败。
“启禀圣上,西边边境增兵十万有余,再加上狄青的骑兵训练已小有成效,而且我们又是提前准备,想必西夏不敢轻举妄动。”
自从张启改进了神臂弓和小弩车,夏竦对延州和金明寨的防守颇有信心。
并州的桥头堡保安军,也是物资充足,朔州就根本不用担心。
唯独就剩下一个渭州,可夏竦却认为西夏自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