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星想了想,朝老太太说道:“奶奶,不用打电话喊爸回来了,县城到咱们滨海村开车也要一个多小时,太折腾了,吃过午饭,我自己到东江码头去就行。”
老太太想了想,点头道:“也行,星儿,你路上小心点。” 吃过午饭,李星便分别提着装有面包蟹跟海王星斑的两个水桶向东江码头出发。 滨海村这边,有到东江码头的直班车,搭过去只要三块钱。 当李星在东江码头下车,喧嚣声立马如潮水般涌来。 还未踏入码头区域,那股浓烈的海腥味就扑鼻而来,中间还混合着柴油味的气息。 码头入口处人来人往。 有渔民扛着装满鱼获的箩筐,大声地和旁人打着招呼。 有鱼贩守着各种鱼篓,鱼篓里堆满各种海鲜。 还有一些游客模样的人,一边好奇的张望着四周,一边拿着手机不停拍照,想要记录下这充满烟火气的码头。 一艘艘渔船整齐地停靠在岸边,随着海浪轻轻摇晃,船身的木板在海水的浸泡下略显斑驳。 渔船上的渔民们正忙碌地卸载着鱼获,一箱箱、一篓篓的海鲜被从船上搬运下来。 码头上的摊位紧密地排列着,摊位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海鲜。 各种鱼类在水槽里游弋,有鲳鱼、鲈鱼、带鱼等等,大小不一,种类繁多。 看到李星提着两个水桶走过来,鱼贩们立刻在摊位前开始大声叫卖。 “新鲜的海鱼,刚从海里捞上来的,便宜卖。” “大螃蟹大螃蟹,肥得流油,错过今天可就没了。” 他们一边吆喝,一边拿出样品怼到李星面前,好像生怕李星看不见似的。 李星礼貌性地对那些热情过度的鱼贩笑笑,然后摇头表示自己不需要。 他在码头的一个角落找到了一处空地,将两个水桶摆在身前然后蹲了下去。 周围的鱼贩子们见状,原本期待的神情瞬间转为失望。 还有人嘟囔着,“原来是同行,还以为来了个大主顾。” 有几个好奇心重的鱼贩,眼睛不自觉地朝李星的桶里瞄去。 李星刚掀开一个水桶上盖着的盖子,一个鱼贩子就瞪大了眼睛,发出一声惊呼,“咦,居然有这么大的面包蟹。” 这一声惊呼瞬间吸引了周围不少人的注意,大家纷纷投来好奇的目光。 旁边一个经验丰富的老鱼贩咂咂嘴说道:“这面包蟹个头这么大,得五斤往上吧,小伙子你从哪搞来的?” 另一个鱼贩接话道:“运气是真好,这种个头的面包蟹太罕见了,估计是在哪个偏僻海域捞着的吧,老板,我出两千块你卖不卖?” 这个鱼贩子一开口,周遭的众人立马就都不开口了。 周围一群鱼贩子的脸上都露着耐人寻味的表情。 只有那个说出两千块钱的鱼贩子,脸上神情颇为的期待。 李星看了看四周,然后又看向出价的那个鱼贩子。 “怎么样?卖不卖?”这鱼贩子见李星朝他看过来,愈发的期待。 李星突然轻笑一声,“你们当我是外行不成?海鲜都是个头越大,价格就呈几何的往上涨,三斤左右的普通黄道蟹,就要卖两三百块钱一斤了,我这只足有五斤往上,你这两千块钱的报价,是不是有点太欺负人了?” 那鱼贩一听,脸上露出些许尴尬,但仍不死心道:“老板,你可别不知足,这面包蟹虽然个头大,但也得看有没有人买不是?” 李星却只是摇了摇头,不再理会他。 这时另一个鱼贩开口了,“行了,这小伙确实不是外行,强子你就别在这逗咳嗽了,我出四千块。” 李星心底默默估计了下。 三斤左右的普通黄道蟹,一般是卖不到三百块钱一斤的。 四斤左右的翻个一倍,也就是四百块钱一斤。 五斤的再翻一倍,八百块钱一斤。 这个价格确实算是比较实在了。 不过李星还是有点儿不满。 三斤的普通黄道蟹都很罕见了,往往需要加价才买得到。 这五斤的普通黄道蟹可比三斤的罕见多了。 李星的心底预期价是五千,他伸出五根手指,“五千,你们要的话就直接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低于这个价,绝对不卖。” 一群鱼贩子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摇摇头,一时间竟然没一个出价的。 其中一个鱼贩皱着眉头说道:“蟹是好蟹,但五千块着实有些离谱,在咱这码头,行情没这么虚高。” 李星随意笑了笑,他把水桶往身边拢了拢,根本就没把这鱼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