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坤兴公主的入住,张彦觉得自己这里成了公主和太上皇的收容所了。
坤兴公主虽然走出了国破家亡的阴影,但随之而来的便是被李丽质支配的阴影,老六李丽质不出意外的又欺负人了。
第二天,天幕如往常一样打开了。
【关于唐太宗修改史书的传言是不是真的?】
史书,不管在哪个时期都是特别重要的东西,这个话题不出意外的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
三个时空的李世民集体暴怒:“这是污蔑!”
【首先说一下唐朝对修史的态度。】
【因为隋唐之前是一个几百年的大乱世,为了长治久安,唐朝的建立者不得不在历史中寻找规矩和教训。】
【所以唐朝在修史方面和历朝历代都有所不同。】
【唐朝贞观年间参与修史的是魏征,房玄龄,褚遂良,许敬宗这些人。】
嬴政被惊的目瞪口呆:“魏征?房玄龄?他们竟然参与修史?”
【这些人不止是贞观朝的重臣,还是在历史中排的上号的名臣。】
被点名的四人嘴角止不住的上扬。
【让这些人参与修史,无疑不说明有唐一朝对史学的重视程度。】
【甚至唐太宗本人都参与了晋史的修着,可以说唐朝对史学的重视程度是历代之最。】
【既然唐朝对史学那么重视,唐太宗改史的难度堪比登天。】
【因为这些都是朝堂重臣,影响力非常大,如果唐太宗强行改史,影响的不止是朝堂,还有民间。】
【这些重臣的门生遍布天下,互相之间聊聊,不出第一个月,整个天下都会知道。】
贞观时空,李世民冷哼一声:“造谣前也不考虑一下实际情况。”
【想要改史的条件就是朝堂对史学的不重视,不重视才能偷偷摸摸的改。】
【如果朝堂对史学重视,改史的难度会直线上升。】
【而且改史的最大障碍就是这些重臣,唐太宗如果下令修改,这些人如果不听,你总不能说罢免就罢免吧。】
【如果真的是这样,用不了一天,魏征这个唐朝第一大喷子就能把唐太宗骂的怀疑人生。】
贞观时空,魏征愣了几秒:“大喷子?还第一?现在不一定了。”
魏征看了看身边的于谦,这家伙也挺厉害的。
【这也是唐太宗想看起居注,在褚遂良那里碰壁的原因。】
魏征一头问号:“陛下这是又欠骂了?”
随后,魏征和于谦再次进宫。
【如果当时不是褚遂良,而是一名小吏,情况就不一样了。】
【借使遂良不记,天下亦皆记之。】
【这也是告诉唐太宗,这事就算不记在史书中,天下人也都记住了。事实也确实这样。】
李世民有些自闭,他现在还没打算看呢,这下好了,天下都知道了。
这时,宫又来汇报,魏征和于谦求见。
李世民无语,默默拿出小本本,记下了张彦的名字。
【所谓史书易改,人心难改,唐太宗不可能堵住所有人的嘴。】
【所以就算唐太宗想改也无从下手。】
【房玄龄将高祖实录和今上实录呈给唐太宗。】
【当唐太宗看到玄武门之变时,认为其语多微隐,即命削去浮词,直书其事。】
【这是后世人看过资治通鉴后,认为唐太宗改史书的出处。当时有一段唐太宗与房玄龄的对话,说明了经过。】
【前世史官所记,皆不令人主见之,何也?】
【史官不虚美,不隐恶,若人主见之必怒,故不敢献也。】
【朕之为心,异於前世帝王。欲自观国史,知前日之恶,为后来之戒,公可撰次以闻。】
【之后谏议大夫朱子奢上言。】
【陛下圣德在躬,举无过事,史官所述,义归尽善。陛下独览《起居》,於事无失,若以此法传示子孙,窃恐曾、玄之后或非上智,饰非护短,史官必不免刑诛。如此,则莫不希风顺旨,全身远害,悠悠千载,何所信乎!所以前代不观,盖为此也。】
【不过唐太宗没有听,坚持要看。】
【房玄龄为了照顾唐太宗的面子,所以用了一些美化的语句。】
【唐太宗看过之后又说了一段话。】
【昔周公诛管、蔡以安周,季友鸩叔牙以存鲁。朕之所以,亦类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