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汉太宗关起门来搞内斗,唐太宗关起门来互砍不同,宋太宗就拉胯多了,只能关起门来搞偷袭。】
北宋时空,赵光义抑郁了,这是内涵谁呢。
【身为太宗,继位的手段不光彩也就算了,可偏偏宋太宗既没有汉太宗的仁德廉政,又没有唐太宗的文治武功,后人只记得宋太宗在高粱河的驴车争霸赛。】
【最后便是明太宗,就算你的庙号是太宗,你的子孙也不会承认你是顺位继承。】
天幕空间中,李丽质躲到了张彦身后:“阿耶,我又没惹你,你打我干嘛?”
“丽质,阿耶只是想和你亲近亲近,过来,让阿耶好好的揍你一顿。”
李世民一边说,目光还不时看向张彦。
“陛下,你排行老二,不是老六。”张彦对这个老登也是服气了,这是跟谁学的臭毛病。
“怎么?你想拦着?”
张彦叹了口气,这是被拿捏了:“说说吧,要什么?”
“朕觉得南天门不错。”
。。。。张彦一头黑线:“陛下,你在想屁吃呢。”
“那没办法了,只能苦一苦丽质了。”李世民甩了甩热熔胶棒,下一刻,李世民就被踢出了天幕空间。
“你是彻底不打算回去了啊。”张彦哭笑不得的看着李丽质。
李丽质摇头:“先躲过这一关再说吧。”
贞观时空,长孙皇后明白了一切:“这是又被丽质踢出来了?”
“没错,这个死丫头越来越过分了,朕只不过是想打她两下而已。”
“你说的这是人话?”长孙皇后无语了。
【沧溟之中有奇甸,
人风俗礼奇尚扇。
卷舒非矩亦非规,
列阵健儿首投献。
国王无道民为贼,
扰害生灵神鬼怨。
观天坐井亦何知,
断发斑衣以为便。
浮辞常云冉服多,
捕贼观来王无辨。】
洪武时空,朱元璋愣了一下:“咱的倭扇行?”
贞观时空,李世民安心观看天幕了,没办法,被闺女背刺了,进不去。
【这首诗是明太祖评价倭寇国的诗,把整个倭寇国比作井底的癞蛤蟆,如跳梁小丑一样。】
“太白兄,评价一下。”
已经来到贞观时空的李白面对魏征的提问表示不想说话。
“有时间要见见这位洪武皇帝了。”李白默默的写下了一首诗,和朱元璋写的诗的意思大致相同。
“张彦,后世有福了。”李丽质笑嘻嘻的看着张彦。
“无所谓,反正我不学了。”张彦表示能接受,应该说让李白多写个几百首才好。
曾经淋过雨的人,总是想把别人的伞掀了。
【王朝建立时,都会派遣使者通知周边国家,让四夷臣服,大明同样如此。】
【而在这些小国中,出了一个倭寇国,当时的倭寇国处在内乱时期,也就是倭寇国的南北朝时期。】
【大明国书被送到了南朝,当时的倭寇国因为内乱,很多浪人都在沿海劫掠,明太祖击溃张士诚后,张士诚的残部就和倭寇勾结。】
【所以大明国书中的言辞就比较霸气了。】
【上帝好生恶不仁者。向者,我中国自赵宋失驭,北夷入而据之,播胡俗以腥膻中土,华风不竞,凡百有心,孰不兴愤?自辛卯以来,中原扰扰,彼倭来寇山东,不过乘胡元之衰耳。朕本中国之旧家,耻前王之辱,兴师振旅,扫荡胡番,宵衣旰食,垂二十年。自去岁以来,殄绝北夷,以主中国,惟四夷未报间者,山东来奏倭兵数寇海边,生离人妻子,损伤物命。故修书特报正统之事,兼谕倭兵越海之由。诏书到日,如臣,奉表来庭;不臣,则修兵自固,永安境土,以应天休;如必为寇盗,朕当命舟师扬帆诸岛,捕绝其徒,直抵其国,缚其王。岂不代天伐不仁者哉?惟王图之。】
【但是南朝的怀良亲王是个不知天高地厚的二百五,直接杀掉了大明使臣。】
【消息传回大明后,明太祖大怒,准备教训一下倭奴国,但是当时大明还有很多敌人没有消灭,再加上元朝东征倭寇时遭遇台风,倭寇侥幸挡住了元朝大军。】
【所以明太祖就暂时没有搭理倭寇国。】
【洪武十四年,倭寇国来到了大明,希望大明能接受他们的朝贡。】
【但是明太祖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