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意识的皱了下眉头:“这不够吧?”
“已经够了,你要清楚,塞浦路斯是一处孤岛,而我则是一位先知】。”
巴利安一时间,没特别理解盖里斯话语中的意思,他想不通孤岛和先知之间到底有什么联系。
但既然盖里斯打算亲自出面,并且宣称自己乃先知的话,那么这其实就是神的旨意。
下意识的,巴利安画了一个十字。
“但时间上怎么说?现如今萨拉丁大军集结,难道他就不会孤注一掷向我们发起进攻吗?”
“我是说,如果您不在的话,仅凭阿卡城内的这些士兵,面对萨拉丁海陆夹击,上万人的攻城时,想要守住城市,是不是太困难了些?”
有关巴利安的这个问题,盖里斯也给出了回答。
这个回答翻译成汉字就是一个成语,巴利安一听到那句话后,就意识到盖里斯确实有着出众的战略眼光。
“青黄不接。”
……
青黄不接,这个成语中的青指的是青苗,黄则指的是呈黄色的庄稼。
意为庄稼还未成熟,陈粮已经吃完。
也比喻新旧不能衔接或后继的人力、物力、财力等中断。
今天已经是1187年的最后一天了,再过一个夜晚就要来到1188年。
这是东地中海地区的初雨时节,意味着青苗长成,也意味着距离上一次丰收,已经过去足足七个月了。
别说萨拉丁的部队如何,便是那些种地的农户家中,如今都没多少余粮。
千人规模的军队调动还好说,万人规模的军团调动,则意味着便是去烧村,都烧不出足够多的粮食。
特别现如今,又是巴勒斯坦的冬雨时节,气温既冷又多雨,道路泥泞难以行军。
吃不饱、穿不暖还要淋雨,这种日子,就不是打仗的时候!
因此,在这个冬季,萨拉丁将他的军团分散驻扎了耶路撒冷各地,静静等待下一个适合作战的季节到来。
在这些日子里,萨拉丁在耶路撒冷城里,接见了一些溃兵。
这些溃兵,既有塔博尔山战役的幸存者,也有提尔城外战斗的幸存者。
因为这些溃兵们汇聚到耶路撒冷的缘故,有关这两次战斗的信息,愈发详实起来。
“你是说,他们具备了一种能发出巨响,并且能在一两百步距离上,杀伤你们的武器?”
听着这些溃兵们的各种不连贯的表述,萨拉丁眉头皱了起来。
“你们确定不是配重投石机?”
答案自然不是,因为按照溃兵们的描述,那种武器在短距离的时候,还能喷射出火焰与铁石。
几十名骑兵连带他们身下的马,在顷刻间就被射成千疮百孔。
这也是起初有关龙吼的传言来源,因为那种武器表现出的效果,犹如龙息一般。
这就让萨拉丁感到格外茫然,他难以按照这些溃兵们的描述,去还原出武器的原貌。
“你是说你们听见了爆炸,还嗅到了奇怪的味道?”
事情,变得棘手起来了。
一种新的、从未听过的武器、能够在近距离高效杀伤,并且还能惊吓到马匹,这可不是什么好消息。
萨拉丁在陷入沉思之后,将自己身旁的那些智者们集结到一起,然后商讨了许久。
直到他的一位顾问,提出了一种可能:“中国雪。”
“不应该是这种效果吧?”萨拉有些怀疑。
有关硝石的性质,阿拉伯人早在9世纪时期,就已经有过明确记载,表明他们进行过相关的试验。
比尔·伊本·哈扬和拉齐等人,便将硝石视为炼金术的重要原料。
本质上和中国炼丹道士整出火药区别不大。
但有关黑火药配方,阿拉伯人倒是没怎么去细致弄过。
结合硝石的特性,埃及的阿拉伯人可以配置出燃烧剂。
借助硝石配置出来的这种燃烧剂,是具备一点爆炸效果的,但那太过弱小了。顶多说帮助燃烧剂炸开,将着火的石油提取物,溅的到处都是,从而将城市点燃。
儒历1168年,麦格里齐围攻里,法蒂玛王朝的最后一位大维齐尔,为了抵御法兰克人的攻击,点燃了两万罐的石油,让大火烧了54天。
后世在旧开罗出土的文物中,便发现了大量保存完整的火罐,其中不少便含有硝石,或者说存在火药的近似物。
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