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时辰后。
披甲带刀的南唐兵马大元帅韩峻、副元帅刘求光结伴同行,前往皇宫御书房内面见两朝宰相严桧。
其实,二人大可不必披着厚重的明光铠、腰间系着环首刀入宫的,搞得自已气喘吁吁,一头大汗。
但,作为“九江兵变”的首要功臣,在大唐庆元皇帝陈协登基继位之后,当即在宰相严桧的授意下,分别擢升二人为大唐兵马大元帅和副元帅;
并且,赐予了这二人剑履上殿、上朝不跪的特权!
所以,当武夫出身的韩峻、刘求光二人,在前半生的仕途上受尽了朝堂之上文官的轻蔑、白眼之后,现如今在朝堂之上得势之时;
第一件事就是在朝堂之上,当着满朝文官的面尽情的显摆自已“剑履上殿”的特权,每日早朝必定是披甲带刀上殿;
虽说,那厚重的铠甲穿在身上的确不怎么舒服,还压得人挺难受的;
但,一想到满朝文官看向自已时那敬畏、艳羡的眼神,这二人便浑身充满干劲,一点也不觉得累,将小人得志后的显摆、招摇演绎得淋漓尽致。
“韩大元帅、刘副帅,到——”
很快,在宫中太监的通报声中,韩峻、刘求光二人一前一后的走进御书房内。
“严相!”
“严相——”
二人拱手抱拳,算是和宰相严桧打过招呼。
“二位元帅,请坐!”
严桧摆了摆手,先示意二人坐下说话,随后吩咐道:“来人啊,给韩大帅、刘副帅看茶!”
片刻之后。
一番饮茶寒暄,严桧终于把话题引到正题上。
只见,他从御书房的龙案之上,将刚刚接到的自襄阳城传回来的《大唐元宗皇帝告天下书》拿到韩峻、刘求光的面前。
严桧道:“二位元帅,这是本相刚刚接到的,自襄阳城传回来的密信,那废帝陈璟,竟然选择了削去帝号,向霍无畏的大明朝俯首称臣;”
“陈璟不仅接受了霍无畏对其违命侯的封号,更是以大唐元宗皇帝的名义发布了一纸诏书,将矛头对准了本相和庆元皇帝;”
“你们先看看这一纸《大唐元宗皇帝告天下书》!”
哗!
此话一出,原本正端着茶杯品茶的韩峻、刘求光二人,明显是表情一滞。
随即,急忙放下茶杯,手忙脚乱的将那一纸《大唐元宗皇帝告天下书》摊开,逐字逐句的跟读起来。
“朕,大唐元宗皇帝陈璟,自登基以来,虽遭时局动荡,国运衰微,然心念祖宗基业,常怀中兴之志,欲图恢复盛唐之荣光;”
“严桧,卿本朝臣,受先帝之恩,托孤之重,理应竭诚尽节,辅佐朕躬,共谋国是,以安天下;”
“然近年来,严桧忤逆谋反之心渐露,擅权专政,欺压朝纲,残害忠良,置国家法度于不顾,以丞相之名,行窃国之实;”
“绍兴十年十月,严桧伙同韩峻、刘求光于九江发动兵变,捏造朕于九江驾崩之事实,欺瞒天下百姓......”
......
韩峻和刘求光跟读着诏书上的内容,脸色也变得越来越难看。
陈璟的这篇《大唐元宗皇帝告天下书》的上篇,通篇都是对严桧、韩峻、刘求光几人的斥责,多次用罄竹难书等字眼,来形容三人谋权窃国所犯下的罪孽。
下篇,则是陈璟以大明朝违命侯的身份,对大明开国皇帝霍无畏和大明朝歌功颂德。
“大明大皇帝霍无畏,自布衣起家,历经艰险,蒙上天庇佑,百姓拥戴,于襄阳称帝,建立大明王朝;”
“大明大皇帝心怀天下苍生,不忍见黎民涂炭,遂挺身而出,举义旗,兴义兵,誓要北上抗金灭辽,以恢复汉室江山;”
“立国以来,大明大皇帝推行改革,减轻赋税,鼓励农耕......”
......
身为大唐皇帝的陈璟,亲自下场为霍无畏和大明朝“辩经”的含金量,可比襄阳城内的前朝大儒孔道德,为大明大皇帝霍无畏辩经的含金量要高得多得多。
更让韩峻、刘求光震惊的事情还在后面。
只见,在这篇《大唐元宗皇帝告天下书》的落款处,分明有人刻意用传国玉玺盖下了猩红的印章。
对于寻常的小官小吏和普通百姓而言,这猩红的传国玉玺印章或许并不能代表什么。
但,对于朝中摇摆不定的六部官员,对于江南各地的门阀世家和大儒们而言,这份加盖了传国玉玺印的《大唐元宗皇帝告天下书》可就不得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