呀,这字的笔法好独特啊!”大家都转头看去,只见一个穿着唐装的老者走了过来。他站在苏瑛的作品前,仔细端详了许久,眼睛里满是赞许。他轻声说道:“这字,既有古意,又有自己的风格,难得啊。”
苏瑛赶紧走上前去,恭敬地说:“老先生,您是懂书法的啊。”老先生微笑着点点头说:“小友,这《道德经》你能写成这样,可见下了不少功夫。现在的年轻人,能如此钻研传统文化的可不多了。”苏瑛心里别提多高兴了,就像一个在黑暗中摸索许久终于被认可的小艺术家。
苏瑛微笑着点了点头,心里却有些复杂。确实,流行文化更容易被大众接受,但书法艺术的深邃和内涵,却不是简单的流行歌词所能替代的。苏瑛决定耐心地向他们解释:“书法不仅仅是文字的书写,它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情感的表达。《道德经》虽然深奥,但每一个字都蕴含着哲理,每一笔都承载着历史的沉淀。”
小伙子听后若有所思,他身边的朋友们也安静了下来,似乎在思考苏瑛所说的话。苏瑛继续说道:“书法作品就像是一首无声的诗,它需要苏瑛们用心去感受,去体会其中的韵味和意境。流行歌词固然能带来一时的快乐,但书法却能带给苏瑛们长久的思考和心灵的慰藉。”
苏瑛拿起笔,蘸了蘸墨,随手在纸上写下了几句《道德经》中的名句。随着笔尖在宣纸上舞动,周围的人群渐渐安静下来,他们目不转睛地看着苏瑛的每一个动作,仿佛能从那流畅的笔触中感受到一种特别的力量。写完后,苏瑛将作品展示给他们看,小伙子和朋友们都露出了惊讶和赞许的表情。
“原来书法这么有魅力啊!”那个扎着马尾辫的女孩感叹道,“苏瑛以前从没想过,原来文字还能这样表达。”苏瑛微笑着回应:“是的,书法是一种艺术,它需要苏瑛们用心去体会。希望你们以后有机会,也能多了解一些书法背后的文化和故事。”
小伙子点了点头,表示赞同,并且还主动提出要关注苏瑛的社交媒体账号,以便了解更多关于书法的知识。苏瑛感到非常欣慰,虽然苏瑛的作品没有得到所有人的认可,但至少苏瑛传递了书法的美和它背后的文化价值。苏瑛坚信,只要坚持下去,总有一天,会有更多的人理解和欣赏书法艺术。
老先生又和苏瑛聊了几句关于书法的技巧和对《道德经》的理解,周围的人都安静下来,听苏瑛们的对话,仿佛苏瑛们成了这个展厅里的焦点。可是好景不长,突然有个调皮的小男孩跑了过来,手里还拿着个冰淇淋。他一个没注意,冰淇淋就朝着苏瑛的作品飞了过去。苏瑛惊恐地瞪大了眼睛,想要阻止却已经来不及了。“啪”的一声,冰淇淋就糊在了苏瑛的书法作品的一角。小男孩站在那里,吓得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小男孩的妈妈赶紧跑过来,一边责怪小男孩,一边向苏瑛道歉。
苏瑛看着那被弄脏的一角,心里虽然很心疼,但又不好发作,只能无奈地摆摆手说:“没关系,没关系。”不过,这个小插曲倒也让展厅里的气氛变得轻松了起来。大家又开始围绕着苏瑛的作品议论纷纷,有人说这是“冰淇淋版《道德经》”,还有人打趣说这是现代艺术与传统文化的新结合。
随着展览的继续进行,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了苏瑛的作品。有个书法爱好者还专门拿了本子过来,要临摹苏瑛的几个字。苏瑛看着他认真的样子,觉得特别有成就感。到了展览结束评选的时候,苏瑛心里像揣了只小兔子一样,七上八下的。虽然苏瑛的作品遭遇了各种波折,但也算是备受关注了。
评委们在一幅幅作品前走过,认真地打分、评选。当他们走到苏瑛的作品前时,苏瑛紧张得都不敢呼吸了。最终,当评选结果公布时,苏瑛的作品竟然获得了“最佳创意奖”。听到这个消息,苏瑛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周围的人纷纷向苏瑛表示祝贺,老先生也走过来拍了拍苏瑛的肩膀,微笑着说:“年轻人,你的努力和才华得到了认可,这是你应得的。”苏瑛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只能连连点头表示感谢。
展览结束后,苏瑛带着这份荣誉和喜悦回到了家。家人和朋友们都为苏瑛感到骄傲,纷纷询问展览的细节和获奖的感受。苏瑛耐心地向他们讲述整个过程,从准备作品到遇到的意外,再到最终的收获。他们听得津津有味,不时发出赞叹声。
这次参展经历,不仅让苏瑛在书法艺术上得到了提升,也让苏瑛学会了如何在逆境中保持冷静和乐观。苏瑛意识到,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坚持自己的热爱和追求,总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这次的“冰淇淋版《道德经》”将成为苏瑛艺术生涯中一个难忘的回忆。
最后,评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