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解散科技局,建立大公司同时进行的是遍布全国的上山下乡运动。
原先的科技局解散了,组织教育工作的是新成立的教育局,这也是政府部门中第一个没有穿越者的政府部门。
叶凡在大城市内广泛招募志愿者,利用战争之后高涨的爱国热情和居高不下的青年失业率在城市广泛招募知识青年,然后把他们送到广大农村。
这些青年在农村开展扫盲教育,破除迷信,替广大乡村普及农业知识,宣扬爱国教育。
而政府则给他们提出了五年后回城,按照在农村的工作成绩安排工作,或者接替那些地主成为新的基层管理者的优厚条件。
在这项运动的进行下,广大农村的识字率迅速上升,那些有了知识的自由农民也纷纷开始自主创业,在广大农村开办企业。
于此同时,由于贸易航线的恢复,特别是和英国关系的缓和,整个加州的工业都开始了全面复苏。
到了1841年3月,这个月是春小麦收获的季节,农民们有了自已的土地,种地热情高涨,银行门口排满了前来缴纳土地贷款的农民。
这也是自从战争结束以来加州第一次从新占领的地区接收到高额税款,这一笔收入极大缓解了加州政府的财政压力。
与此同时,在叶凡的主持下,第一批具有垄断性质的大财团诞生了。
通过国家的财政拨款,一些在战争中倒闭的企业重组,和国家科技局的那些科技穿越者进行合作,形成了加州最早的一批超大型企业。
但是,对于大企业过分扩张,挤压小企业的生存空间的问题,叶凡也早早做了预防。
他严令禁止这些企业进入民用企业的生产领域,比如水果,粮食,餐饮等等。
这些大企业只能进军化工,机械,造船等等重工业领域,并且每一个领域内都不只有一个企业,通常有几个大企业互相竞争。
而且对于钢铁,军工,铁路这样有国家性质的重工业领域,企业财团是禁止进入的。
在叶凡的一系列经济政策下,大城市和农村的经济开始了同时繁荣,整个国家开始从战后的阴霾中走出,一个经济大发展的时代,即将到来了。
·······
加州伊利化工公司,化工厂老板鲍里斯和企业首席科技顾问朱晶晨正在视察新修建的化工厂房。
朱晶晨在穿越之前就是化工系的大学生,不过在建国初期一直没什么用武之地,化工是一门需要大量资源投入的学科,没有大规模的化工厂房是生产不起来的。
所以朱晶晨一直都在研究院的存在感一直不高, 他也不在研究院常住,一直在金山的几所中小学做基础教育。
不过现在,随着加州工业迈向新的台阶,对于化工业产品的需要,他这个化工人才也迎来了自已的发展机遇。
老板鲍里斯也是一样,他以前是俄国的商人,在金山做日用品生意,靠着自已灵活的头脑赚了不少钱。
但是战争的来临,在战争动员令的影响下,日用品只能限量购买,他的生意一落千丈。不过好在他头脑灵活,踊跃参军,还拿下了不少军功,成功拿到了加州国籍。
战争之后,在叶凡的扶持下,很多破产小公司合并,鲍里斯也从日用品领域进军化工业。
“我虽然不懂化工,但是我会做生意,你只管研发,怎么招工,产品怎么买卖这些我替你解决。”鲍里斯拍着胸脯说。
矿业的大发展促进了爆破产业,原先的手工钻孔技术,先在煤矿上用凿子钻孔,然后填入黑火药。这种方法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十分危险。
现在,各大化工公司都在研制新型炸药和引线,可以说谁先掌握了新的矿业炸药,谁就能建立起加州化工,乃至世界上的领先地位。
“这个你放心,化工方面我是专业的。”朱晶晨拍着胸脯说。
和别的大公司花大钱聘请那些原科技局的穿越者不一样,朱晶晨只带了他在原先中学里的几个学生,这些学生只有十七八岁出头,但是看起来和同龄人有着很大区别。
他们戴着小眼镜,留着常人难以理解的络腮胡,不善言辞但是走几步就拿出纸笔在草稿纸上算着什么。
“朱教授,你看,别的公司起码都有好几个科技局的教授,你带这几个毛孩子,真的可以吗?”鲍里斯不安的问,“要是觉得资金不够,我还可以再加!”
这些孩子大多数都是平民家庭出生的,血缘上也以俄罗斯移民和印第安人为主,而加州的政治和科技精英大多数以华人为主。
所以在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