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的工程。
权衡之下,叶凡最终敲定了。
北方三省选定一个经济中心,建立一个可以留住人才的省会城市。
那就是熊湾省的省会熊湾市。
这个地方靠近京畿,而且有两条铁路干线经过,交通方便。
东方的内华达省和炎州省。
这些地方靠近京畿,虽然资源丰富,但是人口不多,所以不设置经济中心。
他们的发展可以由天山和天柱两个城市带动。
反正天山和天柱两个城市在京畿被金山压的喘不过气,刚好可以和东部联合发展。
听起来有点像皖省和他的异地省会南京。
至于江南省,南海市的发展已经足够快了,所以不设置经济中心。
选定了城市,接下来就是做好产业布局。
对于熊湾市的产业布局,叶凡首先想到的是食品工业。
北方渔业,畜牧业发达,是加州最大的肉产地。
这么得天独厚的优势,发展食品工业再合适不过了。
于是,叶凡下令。
先调集全国的生产建设兵团,全力扩建熊湾市的基础设施。
然后将全国的几个食品龙头企业搬迁到熊湾市,搬迁的费用可以由政府承担。
东方的几个省也是如此,地广人稀但是矿产丰富。
可以集中搬迁一部分矿业公司。
叶凡还在北部三个省的山地地区圈定了几个自然保护区。
这并不是他脑子一热,想要保护环境了。
这几个保护区没有什么矿产,地形也很崎岖。
把这些地方圈定成保护区,可以供给富人打猎,观赏所用。
富人的口味是很独特的,叶凡在没有穿越前就见识过他们千奇百怪的娱乐手法。
有花费几百个家庭日常用水去浇灌高尔夫球场的。
有花费几万块去嗦重金属超标的鱼翅的。
反正不能用常理去看待他们的癖好。
现在,世界各地的资本家和王室都喜欢在加州购买房产。
自然也推动了加州的旅游业。
加州地广人稀,特别是北方三省的自然风光更是迤逦。
定下发展的基调,叶凡知道,现在的加州必须对税制做出改革。
以前的加州,对富人征收的税少,对穷人征收的赋税反而更多。
银行的贷款利率很低,但是存款利率很高。
这样做的好处是,从民间大量吸纳财富,然后贷款给创业者,让他们去创办企业。
但是,现在的加州,人口早就已经突破了百万大关。
更关键的是。
现在已经不是以前的那个混乱的时代了,国家的行政体系趋向于成熟。
阶层也在渐渐趋向于固定。
大城市里,已经出现了通过家族联姻相互捆绑的资本集团。
虽然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了很多的高薪岗位和创业机会。
但是像以前一样鲤鱼跃龙门是不可能的。
现在是鲤鱼跃凤门。
民间的创业风潮,也从创办企业转向创办小作坊依赖大公司生存。
比如,十年前的创业者想的是。
我要抓住钢铁行业发展的契机,开办煤矿,铁矿。
而现在呢,钢铁行业已经成熟了,几个大型公司已经把肉吃完了。
现在的创业者想的都是,我要创办个锄头厂,洋镐厂这样的小公司。
依附于大公司生存。
直白点就是,肉已经有人吃了,现在都在抢着喝汤。
叶凡敏锐的察觉到这一点,那个全民士气高昂的时代结束了。
现在的加州,产业链已经趋向于成熟,也是时候来改变经济策略了。
叶凡想到的是税制改革,加大上层的税收,减免中下层的税收。
反正大型企业的产业已经趋向于成熟,多加点税也不会让他们的的厂子倒闭。
与其让他们把公司的利润挥霍掉,还不如把这笔钱交给国库。
而中下阶级承担了国家将近二十年的税收,是时候给他们减一减负担了。
加州的未来经济,一定是由外贸转向内部消化。
而产品的内部消化,一定要释放消费力。
如果现行的税收还是针对中下阶层。
作为人口大多数的中下层消费力被沉重的税收束缚。
那加州的内部市场就形成不起来。
没有内部的消费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