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实施这个计划。
毕竟,在皇帝眼中,无论是为了自己的统治、还是为了皇权的顺利传承,忠君永远是为臣者最为重要的一点品质。
没有之一!
突然,朱棣像想到了什么,急忙问道:
“陈兄弟,我感觉你好像忽略了一个问题。这个计划虽然很不错,但跟恩科关系不大!”
“毕竟如何通过恩科选拔出一大批山东士族,这不是我们能轻易决定的。”
“还需要他们拥有实打实的科考成绩,凭借自身实力,在考场上一笔一笔写出来!”
“若是他们考不过拥护程朱理学的读书人,我们岂不是无能为力?”
陈羽淡淡的说道:
“这还不简单。首先,朝廷举行恩科,这考试题目当然也是由朝廷来定,既然如此,是不是可以适当的在题目上进行一下改动,增加儒学问题的篇幅。”
“这样一来,对于山东儒家士族弟子自然更为有利。”
朱棣点了点头,确实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但还不太够,毕竟程朱理学也对儒学精通。
陈羽顿了顿,问道:
“其二……老朱,我不知道你对洪武时期的科举南北榜案有没有印象?”
“当然有印象,而且非常深刻。”朱棣点了点头道。
这件事情不要说朱棣了,哪怕随便一位京师的普通百姓,都有所耳闻。
朱棣想了想,说道:
“当时这件事情闹的很大,新科状元张信惨遭砍头,重申此案的官员大多被发配流放,只有侍讲戴彝和新科榜眼尹昌隆免罪。主考官刘三吾被流放之前更是被定性为‘蓝玉余党’!”
明代洪武年间,发生了史无前例的一件政治大事,那就是当时科举的“南北榜之争”。即科考的贡士名单全部来源于南方,因此在公布之后引起了数位北方考生的不满。
此次事件发生后,
当时的统治者朱元璋,下令将当时的主考官全部严惩,并重新给出一份贡士名单。
复查之后重新给名单的意思很明显:
第一次阅卷,结果令咱不满意。
但己经上榜的南方进士,大可放心,你们全部都能留用。如果没问题,就调查一遍后补录若干北方学子,平息事端。
以朱元璋的性格而言,毫无疑问,这是非常大的让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