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此小太子不苟言笑。
任凭齐帝怎么逗弄,也吝啬给出一个笑容。
再给小太子塞人什么的,暂时被齐帝抛之脑后。
*
大公主一直骂匈奴没本事,这么多皇子连七岁的太子都对付不了,果然是上不得台面的蛮夷。
殊不知自己差点成了被蛮夷挑选中的和亲人选。
既然匈奴没用,大公主只能曲线救国,日日去齐帝身边献殷勤,今日一盏梨水,明日一盏鸽子汤,后天一份芙蓉糕。
时不时夸赞一番太子,说太子哥哥英勇,太子哥哥弹琴厉害,可是每次总夹着一两句暗示。
比如
“太子哥哥总是出宫,是宫外比宫里更好玩儿吗?”
“儿臣听说商人是最低贱的,但是太子哥哥明明就很厉害,若是有人拿着这点攻击太子哥哥,儿臣要和他拼命!”
“听说太子哥哥总喜欢爬到高处,是因为高处比宫里更自由吗?”
大公主很聪明,她隐约察觉了齐帝与太子之间最关键的矛盾。
她虽然还不能完全理解,却不妨碍她利用这一点。
她这些话被齐帝听进心里,帝王疑心一起,便忍不住试探。
往太子身边加人手也好,将四皇子赶出承祚殿也好,都是齐帝不由自主的孤立太子的行为。
他往太子身边放人的初心是保护,时间长了便习惯了掌控太子的行踪。
齐帝一日解不开这个心结,祁元祚一日处于齐帝监控下。
太子年纪还小,能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等他长大,安能熟视无睹?
大公主在齐帝身上下功夫,想要达成自己的目的。
一是让挑拨齐帝与太子,二是让四皇子从承祚殿搬出来。
她过的不舒心就不允许四皇子比她活的舒服。
这日大公主带着人去承祚殿找四皇子,路上遇到了宝珠公主。
看宝珠公主来的方向,是从承祚殿刚出来的。
宝珠公主身后的嬷嬷,拿着几本书籍,两个小太监抬了一筐子什么东西。
大公主仔细瞧了瞧,是砺蛤(大生蚝)。
这东西每年的份量很少。
因为它只长在海边,从黄渤海运往长安要数月路途,除去不新鲜的,剩下的不多,大公主记事也只尝过寥寥几次。
“姑姑,本宫记得父皇很喜欢砺蛤汤。”
宝珠公主只在每年家宴上见过大公主,两人关系只比陌生人强一点儿。
“承远啊,这是太子殿下送于本宫的。”
大公主瞪大眼睛
“这么多?它不是很少吗?”
宝珠公主不以为奇
“太子想要,自然是要多少便有多少。”
“这是明年开海前文登最后一次进贡海货,太子挑选后,会由陛下赏赐前朝后宫。”
“本宫去的巧,沾了光,太子体谅我体弱,说吃砺蛤对身体有好处,才分了我一筐。”
这一筐少说也有十多斤重。
大公主极喜欢砺蛤汤的鲜美嫩滑,可是上一年丽映阁只分到五斤重,没几次便吃没了。
这样的东西,太子却想要多少就有多少,他甚至还能做主送人这么多!
大公主的心酸成了一团。
大公主往日一有不高兴便打压四皇子,如今情绪一起来,下意识就找软和的撒气。
正巧宝珠公主看着是个泥人性子。
大公主从宝珠公主身边的嬷嬷手里抽走了一本,随意翻了翻
“雀东亭?”
大公主佯作惊讶
“姑姑怎么会看这本书?”
“母妃说雀东亭讲是男女私相授受的,姑姑,私相授受是什么呀?姑姑也想和人私相授受吗?”
宝珠公主浮于表面的温柔潮水般褪去。
她幽幽的对上大公主的眼睛,一步上前,抚摸大公主的脸。
大公主一愣,下一刻发觉脸上的手,摸向她的眼睛,粉如珍珠的指甲在她眼皮上一下下试探,似乎想……抠出来。
大公主心跳加速,忙不迭的后退。
宝珠公主平静的看着自己的手,似乎在回味刚才的温度。
“承远是个好姑娘,只是眼睛生的不够清透,若是镶上猫眼石,就美了。”
宝珠公主语气平淡的落下这句话,带着人离开了。
大公主愣了许久,恼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