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包拯是对事不对人,清正刚直的近乎执拗,作为御史,朝廷内只有极少数人没有被他弹劾过。
三人休息了一会,便带着各自的凭证前往应天府书院。 书院在城南。 此时倒是有不少外地学子进进出出。 提前到达考点,免得有各种意外事情发生。 “五哥,你听说了吗?” 宋浩放下手中的书本:“什么事?” “十二弟,他也打算来考书院了。” “是吗?”宋浩脸上闪过一丝纠结: “我不知道此事,他都没有给我写信。” “隔了一条街,他在那里买了一间铺子,捕头丁哲不知道什么事得罪了他,亲自去门口道歉,还挨了二十杀威棒,惨的很。” 他们这些读书人虽然看不上那些捕快,但也不会去随意招惹捕头。 “看样子十二弟那间凉浆铺子没少赚钱。” 宋浩如今已经过继给宋家老二,也叫不着宋煊三弟了。 “是啊,听说足足花了两百多贯。”宋七郎啧啧称奇: “十二弟是个会挣钱的主,他有没有暗中给过你钱,我听说老十赌钱输了,经常去找十二弟,这都没有把十二拖垮喽。” 宋浩摇摇头。 其实他跟老二老三一点都不亲近。 老二跟爹一样是个赌狗,他都看不上眼。 至于老三这小子主意太多,心眼也多,根本就不跟任何人亲近。 连他娘都不去看望一二。 当年因为爷爷的主意,让他这个最有出息的长子跳出泥坑,也算挺好的安排。 久而久之,宋家三房这一脉的兄弟,属实是各自干各自的事,就当没有兄弟一样。 老七突然又小声道: “五哥,十二弟自幼聪慧,但是他在学堂屡次模拟入院考试都是倒数,你说他这第一次来,会不会考不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