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浩当即转头问:
“大郎可来与我等乡人同住,我等定会照拂于你。”
张方平也是聪慧之人。
自是明白宋浩的话里的意思,他当即诚恳的道:
“多谢宋五哥的照拂,但俺已然求了十二哥,这段时间还是要在他家中借宿的。”
宋浩心中的期望落空,脸上颇有几分尴尬的意思,随即道:
“既然大郎已经安排好了,那也无妨,若是在书院当中有不明白的事,尽管来问我。”
“多谢宋五哥。”
待到宋浩走了,张方平松了口气:
“十二哥,方才我那么说,会不会太伤他了?”
“伤他妈的头。”
包拯:???
张方平知道他们哥俩是同父异母,但也没搭茬。
宋煊甩了下折扇:“真以为旁人看不出他的小心思来?”
“咳咳。”
包拯小声劝了一句:
“十二,这是在外面,我不清楚你们兄弟之间有什么矛盾,但最后还是要关起门来,这样即使将来为官,也不会被旁人挑出什么毛病。”
“俺晓得。”宋煊扇着扇子道:
“俺与俺大哥、二哥可是兄友弟恭的,从来没有在外人面前红过脸。”
“就算俺二哥那般算计俺,俺也放过他了,就当没有这个亲哥,只不过他被俺爷给打断腿了,这事可不是俺出的主意。”
相比于宋煊家里,包拯张方平都没有这种狗屁倒灶的事,所以也有些无法理解宋煊的小情绪。
于是听到有人招呼新生们去院子前聚集,已然是有班级的名册,有夫子去点名,然后再去班级,相互认识后,下午才会去开那个典礼。
范仲淹倒是没有搞什么快慢班的心思,但也是把入院考试前十名分到了一个班里。
他们是最有可能在殿试当中能取得好成绩的那批人。
他们之间相互督促,赶超学习,定然会起到好的结果。
宋煊打量着自己班级的这帮人,像自己与张方平这样年岁不大的才是少数人。
甲班三号宋煊。
宋煊瞧着自己的位置,瞥了眼同样有些瘦弱的邻桌四号祝玉。
于是他伸出手在同桌面前摆了摆:
“你好,俺叫宋煊,行十二,很高兴认识你。”
祝玉似乎有些局促,只是点头:
“啊,你好,我叫祝玉。”
然后便不言语了,只是低着头,一副i人的模样。
宋煊便收回目光,在学堂里也不是单人一个书桌的,那造价还是不小的。
不如两个人一个桌子,至少省下了两块好木料。
尤其是这个屋子里的桌子是新做出来的,应该是刷过桐油了。
祝玉眼睛偷偷瞥了宋煊一眼,觉得他长得有些高,且相貌堂堂,不知道好不好相处?
他们甲班的夫子应天府学教授王洙,很年轻。
王洙是宋城本地人,也是今年新考取的进士,中的是甲科第五名,但是只分配了一个庐州舒城尉。
晏殊荐其才,来应天府学教授。
当然了这也不怪朝廷,王洙是有“前科的”。
因为同窗郭稹的过错,牵连了他,被取消参加考试的资格,待到下一次王洙才再次参加考试接连中三榜的。
王洙瞧着乌压压的学子,其实他也是头一回,以前同样是站在下面的。
如今站在讲台上,王洙这个新任老师,也是有些紧张的。
“我记住你们大部人的脸了,我叫王洙,天圣二年甲科第五等。”
“哇。”
自是有学子连连惊叹,天圣二年的进士榜单因为宋氏兄弟两个人压住了其余进士。
而王洙作为他们兄弟两个之间的排名,自是不如人家两个著名。
但教授这帮学子们也是够用了。
应天府书院考取进士的人数虽然不多,但有三个是在前十名里的。
苏洵他二哥苏涣同样是天圣二年的进士,此番苏洵去东京,也是有了寻亲的意思。
“是应天府学教授,希望在接下来的时间,我们之间能够相处融洽。”
夫子讲话,学子们自是闭上嘴,静静听着。
王洙指着前头的张方平道:
“我听说你过目不忘,恰巧我也自幼学问记忆远超常人,找个时间咱俩比一比,让我试试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