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因为出了事,宋十二他才没法子发挥出全部的实力,尤其是诗赋,他还是不够对仗,对于西昆体也不过是了解皮毛,竟然还胡编乱造,这是绝对不行的,你且好好教导他才是正事。”
“啊?”
“晏相公方才给我说,宋煊他用典是用典了,可是用的是他自己虚空编造的典故,骗过了其余考官,但是没有骗过神童晏殊,你且让他脚踏实地的。”
王洙听了范仲淹的解释,简直是头皮发麻。
他经历过数场考试,也见过许多同窗在科举场上的发挥。
但是在现场编纂典故,并且敢用在科举考试场上的。
一个都没有!
宋十二的胆子,还真是大的很!
“院长,我晓得此事的严重性了。”
王洙也算是了了一个心结:“今后定会好好教导他的。”
“嗯。”
范仲淹也觉得宋煊这孩子当真是野性十足。
别人对待科举考试,唯恐不小心翼翼,生怕出现什么问题。
他倒是好,如此藐视主考官的行为,若是被传扬出去,今后还怎么在科举场上搏名?
石延年去看榜单之后,终究是死了心。
他已经打算好,听从宋煊的劝告,去当官了。
可是等他一进门,就瞧见许多同窗在那里洗洗涮涮,而且还是搞食材,为晚上的烧烤做准备。
石延年也知道宋煊没有上榜,对于他的事也表示同情。
“十二郎,我已经决定好了,决定去接受三班奉职。”
“恭喜,恭喜。”
宋煊刚想端给石延年一杯凉浆,立马又收了回来:
“你今后还是多喝凉白开吧,这种甜甜的玩意,你也少喝。”
宋真宗选三举不中进士者,授三班奉职。
其实就是宋真宗给一个单独的政策。
免得这帮读书考不上进士的人,将来没有其余本事,被饿死。
至少也是吃上皇粮了!
宋时武职,分东、西、横三班。
入仕者先为三班借职,转三班奉职,以次递迁,最高可至节度使。
大宋以文驭武的政策,很少有读书人要去转干这个的。
石延年当年是深以为耻辱,坚决不受。
要不是宋煊劝了他一次,石延年转变心态,还得八年后再落榜两次,才真的死心了,听从副宰相张知白的劝告,接受了。
因为他爹的缘故,虽然有殿直的身份,但最终当官也是落在了太常寺太祝,结果当了九年官,就因为酗酒病亡。
“啊?”
石延年未曾想到自己需要忌口的东西如此之多。
“你如今的肝就相当于日夜泡在酒坛子里了,不知道要过多少年,才能让你的肝从酒坛子里解救出来。”
石延年明白了,他当然不知道酒精肝的学名,但是宋煊如此通俗易懂的话,让他记在心中。
“十二哥。”
苏洵带着他二哥苏涣出现在店铺门口:“我从东京回来了。”
“哈哈哈。”
宋煊刚与石延年交谈完,立即快走几步一下子给了苏洵一杵子:
“好小子,倒是没有变成乞丐回来。”
“这是我二哥苏涣,有他罩着我,如何能变成乞丐。”
苏涣是今年新中的进士,他耳朵早就听了无数次宋煊的名字,自家这个小老弟浪子的性子,能交到的朋友,想必也是浪子。
今日一见,倒是让苏涣改变了自己内心的偏见。
“是苏二哥。”宋煊自是行礼。
苏涣自是矜持的回礼,他性子沉稳,不像苏洵这么跳脱。
“十二哥,我听人说今日放榜了,你是不是考上解元了?”
苏洵则是一脸的得意。
他早就跟自己二哥吹嘘过无数次了,自己的好大哥宋煊。
无论是读书还是才华,都是杠杆的。
将来必定能够中状元,在东华门下扬名,让世人知晓。
“好叫三郎知晓,俺这次不仅没有中解元,反倒还落榜了。”
“啊?”
苏洵整个人都呆住了,下意识的反驳:
“不可能,定然你被人给针对了!”
“是不是窦家?”
“是也不是。”
宋煊倒是给苏洵解释了一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