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大宋悍臣 > 第247章 繁华掩埋下的贫苦

第247章 繁华掩埋下的贫苦

大宋不一样啊!

朝廷为官,乡党之间相互照顾,那是极为常见的事。

如今还没有到后世出海,老乡专坑老乡的地步呢!

乡党更是陕西那地界对老乡的称呼。

从刘邦的丰沛集团的乡党,再到刘秀南阳、颍川家乡乡党,三国更是乡党的聚集地。

甚至到了以王安石为首的变法派以及司马光为首的守旧派,即使在守旧派内部,也是出现了所谓的“蜀洛朔党争”。

更为激进的便是提拔官员不问能力,只问籍贯。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熟人社会,每个人都涉及各种社会关系,而以地缘关系为纽带的乡党关系,成为社会关系当中最牢固的类型之一。

待到进了张源等人租住的地方,他们二人也是两间大屋子,两侧厢房当中还住着他的乡党。

张源让胡昊搬过来与自己住,先把房间让给胡瑗他们二人居住。

众人忙乎了一通后,这才坐下说话。

“十二郎的诗词,在下当真是佩服的很。”

张源给宋煊等人倒了茶:“此番朝廷改革科举考试,十二郎的诗赋怕是无法发挥出真正的实力。”

“诗词本就是小道尔,于治国何益?”

张源闻听此言,给宋煊的茶杯都倒的溢满了。

他着实没有料想,宋煊这个即将成为整个大宋诗词大家之人,竟然会觉得诗赋对于治国没有什么用处!

“不好意思。”张源连忙放下茶壶,有些不自信的问:“十二郎是觉得诗赋于治国无益?”

宋煊却是不问反答:“不知张兄觉得李太白的诗词如何?”

“那自是冠绝华夏啊!”

“那他的政治才能呢?”

张源登顿住,因为他觉得李白的政治能力并不是很强啊。

无论是杜甫,还是高适都是有做官能力的,高适更是从小吏做到了节度使,甩开李白一大截。

“李太白的政治抱负如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过于空泛,类似战国策士幻想,与唐代成熟的官僚体系脱节。

玄宗召其入翰林仅为文学侍从,他却自比谢安「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高估自身作用。”

宋煊先是低头喝了一口茶,这才开口:

“依我之见,李太白词赋虽佳,然无经世之略,其政治见解,更是幼稚。”

“话又说回来了,诗赋于治国能有什么益处?”

宋煊笑呵呵的道:“科举考试改革的好,免得总是生出许多无病呻吟的西昆体诗赋,徒徒让后人笑话。”

张源、胡瑗、胡昊,甚至在房间里躺着的阮逸都被宋煊的言论惊住了。

毕竟宋煊的诗词,在学子团体当中,还是有着一定的传唱度的。

他这不是主动挖自己的根吗?

“十二郎的见解,当真是让我大开眼界。”

张源率先回过神来,就宋煊的境界而言,许多人都难以达到。

“将来你我为官后,若是真想为百姓、为大宋做实事,哪有那么多时间去做那些诗赋啊?”

“不错。”

张源哈哈大笑起来,越来越觉得宋煊当真是合他的胃口。

“不知道十二郎在发解试当中排名多少?”

胡瑗每日为生计奔波,对于学子之见传颂的宋煊诗赋,也没有过多的了解。

还是听着宋煊张源他们之见的对话,才了解到的。

“解元。”

两个字说出口后,屋子里这帮参加省试的学子们,齐齐沉默了一会。

“果然。”

张源自顾自的喝了口热茶:“旁人说这种话我定会觉得他是在吹牛,十二郎此言,却是让我等发人深省。”

胡昊也是一脸惊疑不定的看向宋煊。毕竟他们能通过发解试,就已经是佼佼者了。

未曾想到宋煊是佼佼者当中的佼佼者。

岂不是此番省试的会元有力竞争者之一?

宋煊随意的摆摆手:“不过是浅显的见解,若是今后为官,还需要多加学习。”

谦虚。

实在是谦虚。

张源等人越发觉得宋煊当真是名副其实。

若是有如此心态,将来拜相也未可知也!

几个人都闲谈了一会,宋煊想了想,方才阮逸吃过了肉饼,我再给他看一看,你们先在外面等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