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权力真的会让人着迷啊
省试比发解试更加严格。二八看书徃 追嶵芯蟑截
监考之人不得去看考生的试卷。
同样他们这些宰相再没有上述保密工作做完全时,也看不见举子们的试卷。
吕夷简却是不想与王曾争论此事。
谁不想要进步啊?
当年真宗皇帝把他的姓名写在屏风上,传言要拜相。
可惜真宗没坚持到提拔吕夷简哪一步,直接崩了。
待到仁宗继位,他才正式拜相。
只不过先前以王钦若为主,王钦若在南京养病,说不准什么时候就挂了/
如今又以王曾为主来主持工作。
人言吕夷简为刘太后心腹,可吕夷简觉得自己并不是刘太后的心腹。
他只是想要进步!
想要自己这个宰相来主持大宋朝廷的全面工作罢了。
王曾能做到今天主持工作这一步,那也是当时无人敢站出来,唯独他硬怼权相丁渭。
维护大宋正统不落入权臣之手,才使得百官臣服,太后信任。
而那个时候吕夷简并没有一同站出来。
待到没有危险了,吕夷简才想要当文臣第一人。
省试是最为重要的一步,为国取材。
宰相们也都抽出时间来关注。
“我看了看今日的考试内容,那孙奭与冯元出的题目都挺难的。”
此二人是当世大儒,又被王曾青睐去给天子讲学。
尤其是孙奭更是三朝老臣。
他年轻时追随老师学习,夫子突然死了。
然后他接手了夫子留下的几百名来求学的学子,自己继续给这群同窗教学。
针对同窗的各种问题孙奭都能详细回答,随后年纪稍大便自己开办私学。
待到孙奭九经及第后,又在国子监讲学,赵匡义悄悄去听讲。
随即孙奭得到了宋太宗的的高度评价和赞赏。
北宋一百六十年里能九经及第之人,也不过是二十三个人。
可以说孙奭是一个能教又能考的。
他出的题能简单得了?
王曾不可置否。
若是出题过于简单,到时候通过省试的人越多,在殿试当中需要被罢黜的人就越多。
不如在省试这一步拦截住大批量的人。
大宋如今的官员太多了,根本就安排不过来。
以往在基层三年左右就可以调任,如今哪有那么多官职给你去当啊?
尤其是陛下还想要扩招。
进士科都安排不过来,再加上数量更多的诸科官员,那更是八九百人的规模。
“难就难吧,大宋英才何其多也,总会有人考出来的。”
如今科举考试内卷十分严重。
王曾连中三元,吕夷简也是进士出身,都明白考中进士有多么不容易。
可是朝廷不需要那么多的官员。
但是大宋针对官员的厚待,促使许多人想要鲤鱼跃龙门,从而上岸吃上皇家饭。
吕夷简见转移了话题,也就没有了交谈的欲望。
王曾也没多说什么,而是把宋绶的名字给勾上。
如今政坛稳定,对于前朝的定论也该有所记录,宋绶这群文采极好之人,要被调入京师来编修《真宗实录》。
时间眨眼而过。
天圣五年的春闱。
第二场考试是诗赋。
因为许多举子有了前一日的经验,今天倒是不会那么紧张了。
反正得到的消息,便是大家都很难。
那就放心许多了。
若是只有我一个人觉得难,那还考个屁啊?
宋代学子的考试并不与明清一样,蜗居在狭小的号舍当中。
大家都是坐在廊屋里的。
全都是柱子支撑,四周没有墙壁或者木板隔开的简易房子。
如此主司以及其余监考也能第一时间发现有学子想要作弊的心思。
宋煊坐在自己的位置上。
依旧是沉稳磨墨,做好考试准备。
举牌子的吏员走了过来,牌子上的试题要求写一首吹律听军声诗。
宋煊眉头微挑。
出自《周礼·春官》:
“太师执同律以听军声,而诏吉凶。“
古人认为